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都市 > 四合院之易家有子 > 章節目錄 第122章 插曲(下)

第122章 插曲(下)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下午,兩人回到了楊家院子。

  “媽,你快來看啊!”

  還沒有到屋裡,楊紅梅的聲音就傳到二老的耳邊。

  楊母聽見女兒有些急促的聲音,還以為出什麼事了,急步走出房間,張老頭也隨著其後跟了過來。楊母出來一看,見楊紅梅喜色溢於言表,才放下心來,不由責怪道:

  “什麼事啊?…這麼大呼小叫的,嚇我一跳!”

  “媽,你看。”

  楊紅梅拿著手上的報紙遞給母親,手指了指上面。

  “什麼啊?這是…”

  楊母好奇地拿過報紙看了一會,有些不敢相信,抬頭看向易華偉:“這是你?不是同名同姓?”

  易華偉笑著點點頭。

  “老張,你來看一下!!”

  楊母拿著報紙塞在張老頭手裡。

  “‘《精忠報國》—燕大新生的愛國情懷’,”張老頭唸叨了一句,抬頭看了一眼易華偉,又接著看了下去:“……老人家高度讚揚這首歌的情懷??”

  張老頭揉了揉眼睛,又看了一遍,沒錯,上面是這樣寫的!

  ………

  張老頭看著歌詞沉默了,眼神有些複雜,好一會才回過神來,昔日的毛頭小子,已經長成這般高度了嗎?

  而且居然能得到老人家的表揚!!

  “好樣的!…好小子!果然沒看錯你。”

  張老頭拍了拍易華偉肩膀,欣慰地說道。xS壹貳

  “那是,您什麼眼光,茫茫人海中把我這顆滄海遺珠給挑出來了。”易華偉給張老頭豎了個大拇指。

  “去你的,說你胖你還喘上了~”

  張老頭笑著拍了一下易華偉:“咱們爺倆好久沒練過了,擇日不如撞日,待會來過過手,讓我看看你這些日子有沒有長進。”

  “……今天有點累,改天吧!”易華偉一下萎了,他才沒有受虐傾向呢,張老頭看著瘦,打在身上得痛老半天。

  “都多大人了,一會別閃著你那老腰了華偉,別理他,你們去屋裡聊,我再去加兩個菜,今天慶祝一下。”

  不待易華偉回話,楊母又去炒菜去了。

  楊母對易華偉本來就很滿意,拿他當親兒子,現在看著他有出息,這下就更得意易華偉了。晚上特意多做了兩個菜招呼易華偉,吃飯的時候還不時往易華偉碗裡夾菜,熱情的態度都讓張老頭跟楊紅梅大

眼瞪小眼。

  飯後,收拾完,楊母給幾人泡好了茶。

  楊紅梅看著母親還在對易華偉噓寒問暖,心裡泛生醋意,不禁眼睛一轉,對易華偉說道:

  “你這麼有才,給我媽寫一首歌唄,表述一下她工作的辛苦。”

  “阿姨的(說媽的有點怪怪的)職業?”易華偉看著楊紅梅有些不解。

  楊紅梅撅起小嘴,積壓在心裡好久的話,終於說了出來:“………你不知道,就因為我媽是戲劇演員,好些人在背後說的話可難聽了。”

  楊母聽著女兒的話,臉上也沒笑容了,端著杯子喝了口茶,看不出表情:“他們說的他們的唄,嘴長在別人臉上,你還能不讓他們說話?老人家說的好,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都是為人民服務……”

  老人家對戲曲工作還是支援的,但架不住人家沒當面說。

  易華偉端著個杯子,腦子在想著,

  楊母戲劇演員的身份,雖然表面風光,但背地裡的議論還是不少,“演員(或者說戲子)”古代開始就是‘下九流’的職業。

  出於歷朝歷代對這一精神職業有準確的認知和定位。古代帝王對戲伶有著共同的認識:

  首先,戲子這種‘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的職業對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作用微乎其微。

  再者,戲子往往是經濟繁榮的產物,屬於精神副產品,堂而皇之的被追捧,是國民開始追求享樂的風向標。追求戲子帶來的感官滿足,必然導致以奉獻和英雄為主流的價值體系坍塌,所以任何朝代都不會允許戲子當道。w.

  所以,古代三教九流的劃分中,無論《漢書·藝文志》還是《倫六家要旨》和《七略》,戲子都被劃分到下九流。師爺、巫婆、娼‘姬’、媒婆、匪盜、修腳搓背、戲子、走卒、衙役。三教九流有六種分法,沒有一種,戲子能進入中九流。

  但是,戲子和梅蘭芳、楊小樓、常香玉、麒麟童等等這些國粹藝術大師不同,這些是人民藝術家。二者的區別就在一種是中華文化傳承者,一種是為撈金無底線的利益收割者。

  不說其他幾個耳熟能詳的戲劇大師為人處世,就拿常香玉來說。

  常香玉本姓張,出身戲曲之家,父

親是豫劇演員,因為受不了老家人對其的指指點點,直接離開家鄉,到外面謀生。

  不僅外人,家族的人也不支援他唱戲,還說要唱戲就不要姓張了,張父傷心之下,於是就讓女兒認了自己兄弟做義父,改姓為常。後因為常老大扮相‘項羽’一角出名,遂改名叫常香玉。

  常香玉自幼在父親的教導之下,對戲曲投入了大量心血,每天堅持練習唱戲,只要父親覺得發音不標準,她就罰自己不吃飯。

  十幾歲的時候常香玉就等登臺表演了,唱、念、做、打,樣樣精通。隨著名氣的變大,她又開始了創新,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想法,於是‘常派’就這樣誕生了。

  常香玉對祖國的熱愛,就像對戲曲一樣純粹而又真誠。xS壹貳

  新中國成立後,老人家對戲曲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所有人一改之前對戲曲演員的刻板印象,瘋狂迷戀上了戲曲文化。

  常香玉也是很感激老人家的肯定。在當時,戲曲大家的工資比領導還高,大部分家裡(戲曲大家)都坐上了轎車。

  一九五一年的一天,常香玉在廣播裡聽說一支志願軍部隊,在攻打某高地的時候被敵人用飛機轟炸,我方指揮員全體犧牲。這一訊息傳來,舉國上下哀痛不已。

  我軍裝備太差,沒有與敵方飛機實力相當的武器。六月一日,郭某號召全國人民捐獻飛機、大炮等武器,支援前線。

  常香玉聽說能捐飛機大炮,於是把家裡值錢的東西都賣了,就連轎車也賣了,把保姆辭了,三個孩子送到託兒所。但還是不夠一架飛機的錢,怎麼辦?上級領匯出了個主意:‘募捐義演’。

  於是,常香玉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帶著團隊跑遍大半個中國,演出一百七十多場次,期間居無定所,食無好糧,因接連趕場,嗓子差點沒毀了。

  歷時一年多,終於湊夠十五億(舊幣),常香玉將錢全部捐了出去,買了一架‘米格-15’戰鬥機,這臺飛機就被命名為‘常香玉號’,被送往朝鮮戰場。

  之後,五三年,她又親率團隊,趕赴前線,開展了為期一年多的慰問演出。

  所以,不說藝術造詣,就家國情懷而言,藝術家跟戲子的區別猶如雲泥。

如果您覺得《四合院之易家有子》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www.51du.org/xs/349721.html )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新增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