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幻小說 > 亂世皇太子朱慈烺崇禎 > 章節目錄 第1575章

第1575章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大明的奇葩皇帝不少,很多墮與政務的皇帝,就想做甩手掌櫃。可是,有為了避免臣子專權,內閣制度就開始顯現,內閣的權利也逐漸增大。

很快,內閣成為明朝行政中樞。內閣輔臣的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

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

然而,雖然首席內閣大學士就是我們所稱的內閣首輔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於內部太監送達批紅。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政,如張居正結合馮保。

內閣制度的延續,遇到個忠臣,依舊可以使得大明朝政體系良性運轉。且不說張居正功過,至少張居正此人對大明是有大功勞的。

明成祖皇帝朱棣成立內閣以後,把原來宰相擁有的決策權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議政權分給內閣,行政權分給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軍事、行政,直接對六部負責。

在大明國力昌盛的情況下,,內閣與六部各司其職,國家最高行政命令從紫禁城發出,透過全國近兩千處驛站,全長十四萬三千七百公里的驛道,層層下發到國家每一個角落。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崇禎皇帝裁撤掉驛站,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的原因。

而內閣,則成了朝廷的重中之重。能夠進入內閣的臣子,都是社稷的棟樑,群臣的表率,中流支柱。

永樂中期以後,內閣職權漸重,兼管六部尚書,成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決策機構。後明宣宗朱瞻基時期,權力開始上升三楊輔政,形成了更為完善的政務流程。

全國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給皇帝提出的建議,都由通政使司彙總,司禮監呈報皇帝過目,再交到內閣,內閣負責草擬處理意見,再由司禮監把意見呈報皇上批准,最後由六科校對下發。

內閣大臣的建議是寫在一張紙上,貼在奏章上面,這叫做“票擬”。而皇帝用紅字做批示,稱為“批紅”。按照規定,皇帝僅僅批寫幾本,大多數的“批紅”由司禮監的太監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筆。

以往,按大明祖制,太監讀書識字是被嚴令禁止的。大明宣宗不僅改了這個規矩,而且在他的鼓勵下,宮裡還成立了專門的太監學堂。後人猜測:明宣宗這一做法,其目的就是讓太監牽制內閣的權力。久而久之,一種奇怪的政治格局出現了。

大明皇帝多不問政事,可他們並不傻。皇帝重用太監,就是為了牽制內閣的權利。

武英殿大學士劉子濤,他竟然敢站出來反對:“啟奏萬歲,監察御史吳北雖貪汙受賄,然他提出的建議不無道理。臣以為,沈氏終不可為太子妃。”

他是內閣成員,劉子濤的一番話,立刻在朝中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如果說朱慈烺之前一直都在隱忍不發的話,那麼現在他就是忍無可忍了。

“若是本宮,執意要娶呢。”朱慈烺冷冷的問。

如果您覺得《亂世皇太子朱慈烺崇禎》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www.51du.org/xs/349735.html )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新增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