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言情 >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 章節目錄 第17章 17、歸園田居6

第17章 17、歸園田居6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漆色的杯盞與石階親密接觸,淺淡酒香飄散在空中,宮室之內一片寂靜。劉徹覺得自己可能是喝醉了,不然為什麼會產生幻聽?

他顧不得帝王威儀,下意識看向離他最近的衛青,有些艱難地問:“她剛剛說什麼......亂華?”

衛青也被剛剛聽到的訊息震驚了,聽到問話才稍稍回過神來,艱澀道:“回陛下,五胡.......是異族。”

一句話,鐵骨錚錚的漢子竟是氣紅了眼。

他不是喝醉了幻聽,竟然是真的!劉徹心中的不可置信變成了滿腔怒火:“好,好一個西晉,好一個五胡亂華,好一個司馬家!”

他們之前還擔心大漢會步西周的後塵,沒想到竟然是西晉,此等王朝,簡直是華夏的罪人!

咸陽宮。

嬴政銳利的目光直直刺向水鏡,似是想要刺穿那喪權辱國的西晉王朝。

“五、胡、亂、華。”

他一字一頓念出令殿中諸人都不可置信的名詞,語氣裡是森冷殺意。

秦人悍勇,秦軍刀鋒正利,一身血性的將軍們率先按耐不住,怒罵道:“異族蠻夷安敢如此欺我華夏!”

蒙毅也滿臉憤然:“什麼狗屁司馬,國門都守不住,此種雜碎也敢妄稱皇帝?簡直有辱皇帝威名!”

真正的皇帝應該像他們陛下這樣吧!

若是平時忠臣自是不敢如此失儀,但驟然聽到訊息令所有人震驚,嬴政也沒有心思計較這些小事,只森然道:“此等國賊,若讓朕遇到,朕必殺之!”

他統一六國,又厲兵秣馬,欲廓清邊境,再造朗朗乾坤,縱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為君者也必須衛國土而定寰宇,不想這後世皇帝與諸王如此不堪,只顧私利征伐,棄國家於不顧,竟令異族叩開國門,這般作態,何以為君?何以為人?!

三國。

曹操又驚又怒:“自黃巾作亂以來,中原動盪,我等互相征伐,亦不忘抵禦外侮,異族莫敢作亂,他司馬家摘了我們的桃子還放任異族入侵,我曹家怎麼敗於這種人之手,可恨!可恥!!”

劉備握手成拳,重重地捶在案上,聲音沉痛:“異族入侵,不修禮義專事殺伐,中原危矣,百姓苦矣!”

孫權手中長劍鏗然有聲:“胡人該殺,司馬氏該殺!”

曹植想起當年隨軍所見的蕭條之景,似乎可以預見中原大地後來的慘狀,他以手覆面,念起當年父親所作的《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五華亂華”幾個字在諸時空引起軒然大波,水鏡裡的楚棠還在繼續。

【所謂五胡,主要是北方五個少數民族:匈奴、羌、鮮卑、氐、羯。】

水鏡上應聲出現這五個少數民族的勢力分佈圖,眾帝王趕緊讓侍臣將地圖繪製下來。

劉徹盯著匈奴兩個字雙目幾欲噴火:“匈奴,又是匈奴!我大漢自高祖起便受挫於匈奴,幾代以來俱是和親、和親、和親,和親有用嗎?匈奴後來都敢入侵中原了!你們還要阻止朕出兵匈奴嗎?!”

天子一怒,莫能逼視。這一次沒有人再敢說話,平素聲音最大的主和派都將頭低了下去。“五胡亂華”幾個字像針一樣扎進他們心裡,而圖上的匈奴又將那針狠狠往裡按了幾下,他們害怕自己也會成為司馬氏那樣的民族罪人。

【這五個少數民族誰也不服誰,天天干架,整出了一堆亂七八糟的,也就是大家歷史書上的五胡十六國,這就是北方的大體態勢。】

【說回司馬家,皇帝被一鍋端了,但晉還沒完,司馬炎有個兒子叫司馬睿,苟在江東。有一說一,江東真的很適合苟,看看前面的東吳,苟得最長;還有後面的慫宋,以及我們的老熟人運輸大隊長。】

北宋。

趙匡胤眼前一黑:“為什麼要稱慫宋,還有我們大宋的事?!”

明朝。

朱元璋有些好奇:“這運輸大隊長是什麼人,也能割據一方?”

【中原亂了,皇室貴族開始南渡大逃亡,司馬睿依靠南北兩方貴族建立東晉政權,中國就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這種偏安小朝廷基本都是先天不足後天畸形,北方強敵環伺,東晉這邊呢,本土派和北方派兩邊貴族爭權奪利,互相看不順眼,開始就透出衰世氣象。】

劉徹氣得不會說話了:“偏安一隅還想著爭權奪利,這幫豪右,一個個都欠去守皇陵!”

【陶淵明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先天不足、後天畸形的偏安王朝。】

陶淵明苦笑一聲,灌下一口酒,不再說話,對面的顏延之亦是滿面鬱悒。

【他和所有有識之士一樣,內心深處都希望東晉君臣可以齊心協力,抵禦外侮,使南中國不至亡於五胡,甚至可以北歸,重建大一統王朝。】

秦始皇點頭:是這個理。

【但上帝視角的我們都知道,南渡基本是不可能的,從南方打到北方,那是地獄局。當然朱八八是個例外,從南打到北,開局一個碗,通關一個國。】

秦皇漢武俱是一愣,作為帝王,他們當然知道從南打到北的難度。開局一個碗,這個“朱八八”竟然是乞丐出身,最後當上皇帝?!後世的王朝,這般精彩麼?

劉徹想起自己高祖,也是個布衣天子。聽楚棠的語氣,似乎對這朱八八頗有推崇,想來也是個豪傑,他不禁對這乞丐皇帝產生了一點興趣。

李世民震驚之後忍不住笑了:“怎麼有皇帝叫這麼個名?”

朱元璋聽水鏡誇他不由得高興起來:“那是,司馬家那群敗家子豈可與咱相比?

“等等,她剛叫咱什麼?朱八八???”

【可畢竟只有一個朱八八,後面的南宋、南明,沒有一個北伐成功的。】

剛剛還在高興的朱元璋笑容僵在臉上:“南......南明?”

從聽到慫宋開始就膽戰心驚的趙匡胤只覺眼前一片發黑:“南宋......我大宋後來也被異族逼得南渡了?”

趙光義一把扶住他,假意安慰道:“皇兄勿急,切記保重身體,想是後世子孫不爭氣,看來立太子一事不可馬虎啊!”

趙匡胤按住他的手臂又痛又怒:“這幫孽子孽孫,敢壞祖宗基業,氣煞我!”

【歷史過於觸目驚心,所以當年日本侵華,華北告急,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南遷,許多教授幾有亡國之感,比如陳寅恪教授到雲南後就寫過這麼幾句詩:“南渡自應思往事,北歸端恐待來生。黃河難塞黃金盡,日暮人間幾萬程。”他仍想念北方故土,北歸卻渺茫以致無期。】

本來以為五胡亂華就已經夠離譜了,沒想到後面還發生了那麼多次南渡!嬴政的眼睛一下子犀利起來:“日本又是什麼國家,竟然入侵華夏?!”

劉徹大手一揮:“拿輿圖過來!”

一個從來沒聽過的國家竟敢如此猖狂,端的是欺他華夏無人!

秦皇漢武還要想想日本是哪裡,後面的李世民武則天等人則是根本不用想,目光透過層層虛空鎖定東瀛小國,眼中殺意畢現。

後世中華,怎的如此多災多難,連一個彈丸小國都可隨意欺辱?

【後來小日本投降,三校北歸,當時的教授馮友蘭還寫了一篇紀念碑文,裡面有幾句寫得非常好。】

水鏡裡出現一面石碑並一段文字,陶淵明仰頭,眯著眼仔細辨認:“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於中原、偏安江表,稱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

顏延之接了下去,語氣輕顫:“......風景不殊,晉人之深悲。”

南宋,辛棄疾雙目含淚地開口:“還我河山,宋人之......虛願。”

明末,秣陵。

屈大均形容枯槁,停在鐘山之畔,聽水鏡裡再一次說起南明故國,他垂眸,聲聲泣血:“訪舊烏衣少,聽歌玉樹空。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

【我們是第四次南渡,卻可以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成功北歸,這是無數先輩浴血奮戰的結果,也是軍民一心同仇敵愾的結果。】

她的語氣盡是驕傲與自豪,諸天萬朝因為窺見後世慘烈歷史的一角而有些沉悶的心也被喚醒似的,輕鬆了幾分。

秦皇漢武等人在心裡悄悄鬆了一口氣:還好,天不絕華夏。

【說到這些就扯遠啦,總之大家讀詩要多注意聯絡時代背景。

說回陶淵明。雖然我們心裡覺得晉怎麼屑怎麼屑,但生活在晉朝的人其實不太會懷念你魏蜀吳,陶淵明對晉室還是非常有歸屬感的。前面講過,他的曾祖陶侃是東晉大司馬,平定過叛亂的,陶淵明很崇敬這個曾祖。】

【另一方面,從陶淵明的詩文來看,他年少時還是以儒家作為自己的終生之志的。我們簡單摘錄幾句。】

顏延之抬頭,二人多年好友,他仰慕陶淵明的人品,對他的詩作多有拜讀,所以對這些詩句很熟悉。

“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兄長心中自有猛志,惜不逢時也。”

陶淵明笑了笑:“老了,不及當年了。”

少年意氣,讀遍經史,國家危難,七尺男兒,豈能無有匡復之志呢?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沈德潛念著水鏡中的詩句頻頻點頭,“漢人以下,宋儒之前,可以稱得上聖人弟子的,只有陶公!”

【陶淵明最初確乎是有兼濟之志的,所以他後來幾次入仕,實際應該是有自己的政治考量。第一次辭官歸隱之後,其實又有一個人來找他做官,這個人叫王凝之,眼不眼熟?不眼熟沒關係,我一說大家就眼熟了。】

如果您覺得《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www.51du.org/xs/367680.html )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新增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