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言情 > 直播初中歷史從人類起源開始 > 章節目錄 第104章 104. 第一百零四課 公卿骨

第104章 104. 第一百零四課 公卿骨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秦王破陣曲早已在歷史的長河中遺失,但秦王破陣曲帶來的影響和傳說還始終存在在歷史的角落中,千古流傳。

但所有人都知道的是:不管怎麼樣,一首曲子,就算能夠激起人心的共鳴,勾起將士們憶昔奮戰的心,卻也挽回不了早已爛到骨子裡的唐王朝。

就算還能吊著一口氣,緩過一點神,也終究不復以往。

將臨倒塌的房子被一根救急的木棍臨時支撐起,扛過了當下的一場風雨,那麼這個從橫樑到地基都已經被蛇蟲啃咬糟爛了的房子,又能支撐到什麼時候?

修無處修,除非全部換掉,補無法補,除非一點也不要——但那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再有下次,怕是不等風雨呼嘯而至,一個孩童稍微的一撞、一個成年人隨意的一推,它就還會轟然倒塌。

就比如,明明說了李唐上下已經重新揚起戰意、決定抗擊黃巢,那為什麼還有之前的那句:黃巢給了這個枯木一般吊著一口氣的王朝致命一擊呢?

黃巢又到底都做了什麼?

那位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的起義軍首領黃巢,又給李唐王朝帶來了什麼?

“這是唐僖宗逃離長安城之後、他走過這一道之後帶來的事——那麼他走之後的長安呢?”

講完了秦王破陣的這個小典故,李曉詩很快就把話題帶了回去:“唐僖宗逃離長安城之後,長安城的結果和當初安史之亂時被唐玄宗拋棄後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很快就被叛軍佔領了。”

歷史總是雷同的,被皇帝和朝廷放棄的都城,在叛軍的鐵蹄下,那就是一堵泥牆,不堪一擊。

“但這次和上次不一樣,上次是城破前就已經亂了,城破後更是直接被燒殺搶掠,畢竟安祿山不打算把長安當做據點,他是在洛陽的。不過到了黃巢這次,他入城時嚴令禁止了士兵擄掠截殺百姓,由於入城時表現良好,百姓們一時還十分擁護這支起義軍。”

嬴政搖頭,李世民也搖頭,但李世民這會兒說不出話。

另外時空坐在武則天身邊的上官婉兒嘆氣。

“一路無惡不作殺過來的叛賊,和正規軍隊怎麼能比?何況就算是正規軍隊,還有在‘破城後限時搶掠’、讓大家好好發發財出出氣的預設行為呢。更別說……”

“但是,”李曉詩的話音緊接著響起,“但是黃巢的部隊原本就是拉起來的賊寇流民,紀律散漫。一開始幾天還很聽話,後來就原形畢露了。習慣了用刀說話的黃巢軍開始在城中大肆殺人放火打家劫舍。”

“黃巢一開始打的就是清除貪官汙吏、肅清腐朽李唐的旗號,所以一開大肆屠殺的就是城中的李唐宗室等貴族、後來又到了達官貴人世族大家,最後,不受管控的農民軍更是開始對百姓們進行搶掠,長安城,再次成為了人間門煉獄。長安城的大明宮等,見證了幾代李唐王朝的宮殿,先後歷經了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等,最終還是被毀了。”

李曉詩道:“之前寫出今日不關妃妾事,始知辜負馬嵬人的韋莊,同樣還有一首記錄有這件事的詩詞流傳於世——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繁華錦繡貯藏珍寶的內庫已經被戰火焚燒付之一炬、化作了灰燼塵埃,漫步在長安天街上,腳下踩的都是公卿貴族的骸骨。

這是什麼讓人震撼、唏噓,又無奈的場面啊。

身為“農民起義軍”首領的黃巢,發誓要清掃腐朽黑暗壓迫百姓釀造世間門不公朝政的起義軍黃巢,終究也變成了當初自己最想殺死的人、受害者拿起刀,變成了加害者。

死在他和起義軍手下的,又何止“公卿”?更多的,是在歷史中留不下任何姓名、有時候甚至連一串數字都留不下的百姓們。

立場變了,初心也就變了。

這也是著實讓人唏噓。

“從西晉起,到東晉、還有後邊的南北朝……隋唐,有一個一直存在著的、我們曾經著重提到過的勢力群體。”李曉詩丟擲了問題,卻沒有等觀眾們解答,而是自顧自就解釋了下去,“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大家還記得吧?王與司馬共天下,應該也沒忘記吧?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這個就更不用說了——對的,就是世族。”

“世族把控朝政左右朝局的問題從西晉起就一直在華夏的王朝中揮之不去,別看隋唐開創了科舉制,說是給了所有人公平競爭的權利,但真的能做到公平嗎?真的所有人都一樣嗎?”

“就說我們提到的詩仙李白吧,這個流傳千古的大才子,他就因為身為商人之子,沒有參與科舉考試的資格,而同樣的大詩人杜甫,拋開之後的遭遇不談,只說出身的話,他的父親是京兆杜氏,母親出身清河崔氏,僅僅這樣,就足以讓杜甫在一生來就有李白等可望不可即的一切了;而且還有出身王氏的王維崔氏的崔顥等、雖然後來的戰亂毀了一切……——李白終其一生,和他的詩才和他的作品相反,沒有那些豪氣干雲、鵬程萬里,反而滿滿都是不得志與壯志未酬。雖然在我們後世的角度來看,這也正說明了李白的可貴之處,縱然被現實磋磨,可仍懷揣著浪漫的‘天真’……但由此可以看出,世族、大家,這些力量對於科舉、或者是整個王朝來說的影響。”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世家。

這可不是一句戲言。

雖然從隋朝起統治者就有意識地在打壓世家,但這等龐然大物是雖死不僵的,只要沒有受到致命重創,就完全可以蟄伏起來,靜待有朝一日像王謝的謝安那樣、東山再起。

就好比科舉制,雖然是“公平”的,但世家大族能給下一代的教育資源,是普通寒門能比的嗎?

世家大族的人脈、閱歷、錢財,社會資源等等等等,都不是寒門能夠相提並論的。

就算同一條終點線放在面前,世族子弟的起步也是寒門子弟拍馬所不能及的。

更別提世家可不完全盡是紈絝了。

他們之中有的是挑燈夜讀頭懸梁錐刺股的刻苦學子。

那麼面對有這樣的家室、這樣的助力、這樣的努力的世家子弟,寒門子弟再怎麼樣能賽過他們?百倍、千倍的努力嗎?

可努力總有上限。比不得就是比不得,這是一個對於平民學子來說甚至有些絕望的迴圈。

如果真的能夠一樣,那為什麼現代社會中,比起古代來說已經公平了太多太多太多的現在,仍然還有那麼多大山裡的孩子走不出來?他們難道不知道可以透過考試“改變命運”嗎?難道是他們不想嗎?

歷史,從來都是一樣的。

在千年後的今天都尚且如此,那麼千百年前、又待如何?

這種“公平”只會更艱難。

“這些世家大族,在黃巢起義後一路南下、又北上、再到長安城,這一路的屠殺中,死傷無數,折損慘重。所以後世也有人說,黃巢的這場起義,清肅了把持華夏數百年來的世家掌控一切的現狀,也讓‘世族’這個存在,再無力去做什麼——在之後的宋元明清中徹底蟄伏了下來、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李曉詩沒想那麼多,她對黃巢起義的看法還只停留在收集資料時看到的“黃巢為華夏割掉了這六百多年來的瘤子”這裡。

說完了黃巢,說完了天街踏盡公卿骨,就要繼續推程序了。

“有了長安城做根據地,四面八方的人就都知道來長安打黃巢了,黃巢的一名手下也突然叛變,後來,大勢將去,黃巢不得不出逃往東,據說黃巢軍離開長安後,回到長安的唐軍對城中又是一陣屠殺,因為他們認為,城中百姓擁護幫助了黃巢——最後黃巢起義、以黃巢的落敗結束。”

作為觀眾的百姓人人沉默。

有種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哀傷。

要麼說不管怎麼樣遭殃的永遠是大家呢。

皇帝們大官們爭權奪利,幹百姓們什麼事呢。

是百姓們逼著皇帝棄城逃跑、逼著叛軍速速入城、逼著叛軍稱王稱帝入主皇宮、逼著叛軍殺死搶掠自己的嗎?

明明叛軍入城被屠殺凌虐的是百姓,可為什麼朝廷大軍回來後,被屠殺凌虐的一樣是百姓?

百姓何辜。

百姓的性命就不是性命了嗎?

只能怪蒼天無眼、世事無常了吧。

盯著天幕上的李曉詩,有人忍不住想:如果他們生活在李曉詩的時代——

可很快又搖頭,甩掉了這不切實際的奢望。

……只可惜、生來如此,命比紙薄啊。

“黃巢的這場大起義,對於李唐的政權來說,是致命的,因為長安城再次被攻下,以往一直沒有爆發出來的各種矛盾徹底被激化,基本沒有了迴轉了可能。”

“而黃巢起義結束後,李唐內部的鬥爭卻沒有結束,幾個大的軍事首領爭奪對唐昭宗的控制權。最後獲勝獨大的,是一名叫做朱溫的節度使——朱溫就是之前提到的那個,叛變了的、黃巢的手下。”

“朱溫投降後,和其他藩鎮一起鎮壓了黃巢起義,又兼併了其他的大小割據的政權,後來殺害唐昭宗,立了唐哀帝,再後來又殺了唐哀帝。”

屬於朱溫的篇幅並不多,李曉詩說的也不多。

歷史課本上這些內容也更少,只不過是被並在黃巢起義部分裡的一小段而已,更沒有之前的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聽起來那麼血腥。

而且,相比較來說,這些內容說起來就容易得多了,畢竟沒有了各種亂糟糟的並行時間門線,有的只是一條主線,捋起來也方便。

李曉詩用平靜地口吻道:“公元907年,朱溫自立為帝、建立了梁朝政權,改元開平,定都汴州,史稱後梁。唐朝就此滅亡。”

從公元618年建立、到公元907年滅亡。

二十一位皇帝、二百八十九年的國祚。

從起兵反隋到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從安史之亂到黃巢起義,盛世繁華、生靈塗炭,最終,大廈傾頹,化作塵煙。

這個擁有著華夏五千年曆史上少見的燦爛輝煌時期、擁有著與為華夏民族築骨畫魂的秦皇漢武並列千古一帝的千古名君、還擁有著華夏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有著數也數不盡的詩詞大才名篇佳作、在整個華夏史書上都算是極其濃墨重彩一筆的王朝。

這個無論是極盛還是極衰、盛世還是煉獄,它都一應俱全的、這個從後世詩詞中很輕易就能閱見其風采的、這個昭示著華夏曾屹立於世界之巔的、這個和秦漢一樣被無數後人在各類作品中表達喜愛的王朝——

唐朝。

自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聽到這裡時,李世民反而沒有了那種難以自抑的悲痛,他端坐在屬於他的位置上,微仰著頭望著天幕,眸光和周身的氣氛都顯得平靜至極。

親耳聽到被後人四捨五入籠統稱為“三百年”的唐朝滅亡了、李家的江山徹底沒有了、他此刻非但沒有惋惜傷心,還有了種終於塵埃落定的感覺。

而且說實話,在聽到“唐朝滅亡”時,他心中的難過還不及聽到唐軍將士為一曲秦王破陣樂而重新振作時的哀傷萬分之一。

對後代皇帝們的失望在這一次直播裡就已經累積堆疊,成了難以逾越的高山。

換句話說,就連李世民自己,也並不認為,這個王朝繼續延續下去是一件好事。

何況,為了挽回大唐,已經有足夠多的人、做了夠多的事了。

無論是張巡還是顏真卿兄弟,無論是盧攜還是鄭畋,有這些人,這個朝代的落幕已經很體面、很完美了。

這樣的朝代,如果他不是李氏子弟,如果——

李世民按著額邊穴位:“如果朕生在晚唐……”

那也一定是會掀起叛旗、加入起義大軍,揍翻這個該死的朝廷的。

他想為大唐續命、續的可不是這種命,而是人民安居樂業、食飽穿暖,天下歸心的王朝的命。

看來還是要多從李曉詩的天幕“直播”中學習後世的知識和技術,接觸從未接觸過的東西,去接納新的內容、從而創造新的可能。

想通了關卡,認清了明路,李世民撥出口氣,和著略顯燙口的茶水嚥下鬱氣,終於一掃低迷,重新有了些精神。

就看李曉詩之後,還要說些什麼吧。

之前有說,五代十國……是吧?

如果您覺得《直播初中歷史從人類起源開始》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www.51du.org/xs/367757.html )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新增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