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言情 > 醫漢 > 章節目錄 第28章 28. 第 28 章 【少吃一點】

第28章 28. 第 28 章 【少吃一點】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義縱還沒下衙回家,東方朔通報姓名後便見到了義姁。

義姁已經年近五旬,保養得卻很不錯,主要是瞧著精神奕奕的,沒有絲毫老態。這在許多漢代人身上是很難瞧見的,受限於生活條件與醫療條件,許多人過了三四十歲便迅速衰老。

很多人甚至活不過五十。

聽了東方朔的來意,義姁很有些吃驚。

倒是霍善得知義姁醫術了得,積極邀請對方過府為冠軍侯府給府中上下看診。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活生生的醫家!

從前村裡人有個頭疼腦熱,全都是他師父這位方士順便給治好的。

說起來義姁本也是野路子起家(事實上漢代也沒有十分正統的醫學教學機構),聲名鵲起以後才被請到長安為太后治病。

在漢代,醫、巫、商賈、百工都不屬於良家子,若是混不出什麼名堂來的話入仕或嫁娶方面會比較吃虧。

義姁早年沉迷學醫認藥,錯過了擇婿的好時機,後來她能靠行醫養活自己了,便覺得擇婿只會耽擱自己治病救人,又不是交不起那筆賦錢。

沒錯,漢代女子想要單身不嫁人,那是得每年給官府交錢的。

男人也要納稅“一算”,從十五歲納到五十六歲,也就是從十五歲起每年給官府繳納一百一十錢。

單身女子又不一樣,漢惠帝感覺大漢人口不夠興旺,所以規定十五歲到三十歲這個年齡段的女子如果待在家裡不嫁人,那就得納賦“五算”。

足足是男丁的五倍!

為了不花這筆冤枉錢,各家可不就趕緊給自家女兒說親嗎?

沒滿三十歲也不能守寡,守寡了得每年白給官府六百錢!

還是文景年間休養生息,大漢人口劇增,這種按人頭收的賦稅才降到了一年每人四十錢。

一年兩百的賦錢,對義姁來說不算什麼難事。

後來她為王太后治好病、讓弟弟當了官,自己也過了要繳納五倍賦稅的年紀,所以她得以一直待在長安研讀醫書以及行醫治病。

像東方朔這種邀約,義姁平時也接到不少,都是長安城中有名有姓的人家。

只是這冠軍侯府,她還真沒接觸過。

義姁取出自己行醫用的藥囊,隨東方朔一同出了門。

三人才剛走到門口,便撞見了從外頭回來的義縱。

義縱認得東方朔,見到他後眉頭皺了皺,詢問他阿姊這是出去做什麼。

義姁一五一十地與他說了。

義縱道:“早去早回。”

說完竟是不搭理東方朔,轉身進府去了。

義縱是劉徹提拔起來辦事的,一向看不慣東方朔這種每天動動嘴皮子就能在御前露臉的傢伙。

東方朔不以為意,將霍善抱上車後坐到了趕車的位置上,與義姁閒聊起來:“你這弟弟性子太獨了,得叫他多交些朋友才是。否則的話,估計很容易大禍臨頭。”

也是兩人算得上是朋友,東方朔才多勸義姁幾句。

義姁聽後眉頭皺起。

她當初便覺得這個弟弟不適合當官,他行事尚義任俠,若是當個遊俠兒還好,走了仕途便與旁人格格不入。

義姁嘆息著道:“都是四十多歲的人了,我也勸不了他什麼。若是他當真出了什麼事,興許陛下能看在昔日的情分尚讓我替他收屍吧。”

聽義姁這般悲觀,東方朔倒是寬慰起她來:“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用得上你這弟弟的地方還挺多,只要他能好好辦差,一時半會應當也不會有事。”

義姁沒說什麼。

自家人知自家事,她早便看出來了,陛下讓她弟弟辦的事沒那麼容易辦成。要不怎麼自從調到長安當這個左內史,她弟弟就整日把自己關在書房裡?

兩家離得確實不算遠,兩位老朋友只說了那麼一會話,冠軍侯府就到了。

霍善對兩人的對話沒甚興趣,一路上都趴在車邊往街道兩邊看。等瞧見冠軍侯府到了,他也不等人抱,自己便跳下馬車。

正巧霍去病從軍營回來了。

霍善馬上跑過去喊人。

霍去病看向多出來的東方朔和義姁,眉頭挑了挑,把霍善抱起來問:“你這是去哪裡了?”

霍善道:“東方叔父說,可以請醫家過來給府中所有人看看。”

他還有模有樣地給霍去病講起治病如救火的道理,你若是一開始就發現起火了,趕緊把火給撲滅,損失肯定是最小的;可你要是發現起火了還不管,覺得等會兒它自己就滅了,那說不準能燒得你傾家蕩產!

所以咱得定時請醫者來看看身上有沒有起火的地方,千萬不能諱疾忌醫!

霍去病聽他講得頭頭是道,只覺怪有趣的。

到底是自家孩子的一片孝心,霍去病自是依著霍善的意思把義姁請入府中。

只是瞧見大搖大擺跟著往裡走的東方朔,他又忍不住多看了對方一眼。

這傢伙別的不說,身量倒是高得不像話,難怪敢吹噓自己身高九尺有餘。

一行人入了府,義姁先給霍去病幾人看診。在霍善的強烈要求之下,霍去病排在了第一位。

面對給這位赫赫有名的冠軍侯,義姁是非常慎重的,嚴格按照《素問》中的三部九侯來查體。

所謂的三部九候,指的就是將人體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每個部分又分三候,於是一共有九候。

醫家透過這九候的綜合診斷,來確定這人身上到底有哪方面的毛病。

比如中部分為天、地、人三候,天候看肺,地候看胸,人候看心。

所以這時候各類醫經中提及的診脈,遠不只是在手腕上按按而已,而是一種全身性的全面查體。

《傷寒論》序中就曾經譴責一些醫家問診全靠口才,聊上幾句就給人開藥,診脈之看手部不看足部,一個兩個全都“三部不參”,對患者的九侯連點模糊的概念都沒有,無異於管中窺物!

你說你用個管子看東西,能看出它的全貌嗎?

肯定是不能的吧。

霍善分別見過張仲景他們幾人的診脈過程,此時再看義姁的診脈便不覺稀奇了,還讓金日磾也坐下來讓他給摸摸。

上部的天候是摸摸頭角,能摸到一跳一跳的脈動;地候是看看口齒有沒有啥毛病;最後的人侯是看看耳目,指頭按在耳朵前也能摸到一跳一跳的脈動。

義姁見霍善有樣學樣地拿金日磾來練手,笑著問道:“你想學醫嗎?”

霍去病聞言也看向摸人家金日磾摸得興致盎然的奶娃娃。

霍善誇下海口:“等我把這些本領全學會了,身邊的人統統不生病!”

可惜他學了半天也只學到點表面功夫,並不知曉這些脈的沉浮滑澀是怎麼個說法。

好難哦!

霍善感覺自己的小腦殼裡記了許多東西,卻不知道這些東西該怎麼用。

學醫真不容易!

霍去病聽霍善是因為這種原因才跟著學,自是不會拘著他。

小孩子忘性大,興趣一陣一陣的,也許過幾天就把這事兒給忘了。

隨他玩去吧!

說話間,義姁已經為霍去病診看完畢。

霍去病覺得自己問題不大,見義姁面露猶豫,客氣地讓她有什麼話但說無妨。

義姁既是醫家,說起話來也沒避諱,對霍去病講出自己的診斷結果:霍去病從元狩一年到元狩四年這幾年之間數次往返千里,還都是急行軍,對身體的損耗是極大的。因著霍去病年輕,底子好,許多問題平日裡才沒有顯露出來。

難得今年沒什麼戰事,霍去病應當好生將養身體才是。

霍去病自從跟著衛青打匈奴,還真是屢次跋涉千里,尤其是元狩一年那會兒,他春天帶人出隴西搞奇襲,夏天帶人繞到敵後與李廣合擊匈奴,秋天還奉命去接受渾邪王的投降。一年三趟地跑,鐵打的身體也吃不消!

霍去病也就仗著自己當時剛滿一十、身體倍兒棒,才敢那麼來回造作。

義姁看病很少用什麼貴重藥材,她給霍去病開了個調養方子,都是些極尋常的藥材,有些甚至稱得上是食材。

她是女醫,往年多給婦人看病,逐漸摸索出了自己獨有的用藥方法。

要知道若是達官貴人的妻女還好,那些貧苦人家見治病那麼貴,興許就不給妻女治病了。

為了能讓這些女子得到救治的機會,義姁選擇藥材的時候基本都會挑便宜好找的,最好是房前屋後都能找到。

華佗幾人對著方子研究了一會,只覺他們出手應當也只能做到這種程度。

事實上每個時代都有一些曾抵達過行業頂峰、窺見過高處風景的厲害人物,可惜歷代史書能記下的人就那麼一點兒,尋常人便很難在青史之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像義姁的名字能流傳下來,還是得益於她為王太后治過病以及她的弟弟義縱入選了《酷吏傳》。

至於她平日裡如何為人治病以及她透過數十年的臨床實踐揣摩出了怎麼樣的用藥心得,於史學家而言不過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霍善聽華佗他們都對這方子予以極大肯定,當即主動請纓表示自己會監督霍去病好好喝藥調養!

霍去病雖覺得自己身體沒什麼問題,見霍善這般積極便也沒多說什麼。

他覺得要是自己要是說不喝的話,這小子估計要給他重複講那套“治病如救火”“病向淺中醫”的理論了。

這娃兒小小年紀,講起道理來竟是一套一套的,莫非當真是跟東方朔學的?

看來以後得教這孩子學點好的,別淨學這些壞毛病。

接下來義姁又輪流給霍光他們診斷,輪著輪著還診到了霍善頭上。

霍善非常配合,就是嘴巴說個不停,總問人家“怎麼樣”“怎麼樣”。

霍善的身體自然好得很,瞧他這每天活蹦亂跳的模樣就曉得他身上啥毛病都沒有,不過義姁還是很嚴謹地給他診完了三部九侯才笑道:“沒什麼大問題,就是平時得適當少吃一些,頓頓都過飽不是什麼好習慣。”

霍善聞言睜圓了眼。

怎!麼!會!這!樣!

我請你來給我爹診脈,你卻讓我少吃一點!

霍去病瞧見他那不可思議的小表情,登時樂到不行。

這下沒有剛才的勁頭了吧?

霍善覺得自己須得以身作則,才能叫霍去病謹遵醫囑,於是苦著一張小臉認真地奶聲奶氣地和霍去病商量:“那我以後每頓少吃點,您也要每天聽話喝藥哦!”

霍去病沒想到他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只覺世上怎麼會有這般好的孩子——這般好的孩子又怎麼會正好是他的兒子。

他不免又想到霍善的母親,記憶中那個女孩兒同樣活得明媚又快活,心腸卻比誰都柔軟。只可惜她沒能等到他歸來,也無法看著孩子長大。

“好。”

霍去病答應下來。

如果您覺得《醫漢》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www.51du.org/xs/367889.html )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新增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