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言情 >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 章節目錄 第26章 夢遊天姥吟留別5

第26章 夢遊天姥吟留別5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三國

曹植幾乎立時就被詩裡所展現的奇崛景象攝住了,他早就聽過蜀道奇險,卻不知道竟有人能將它寫得如此驚心動魄。

"不從自然景象入筆,反而是將蜀道置於歷史時空中,任思緒奔騰,傾瀉而下,他怎麼會想到如此寫!"

自古文人相輕,但曹植覺得,如果對面是李太白,他必將擺好酒、陳嘉筵,與他痛飲三百杯!

曹操緊緊盯著水鏡上的文字,呼吸微微加重。他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卻仍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情,李白詩中強烈的力度將他心中的壯志徹底激發出來了,他只覺全身的血液都要沸騰起來一般。

蜀道艱險,蜀中一直不為他所控,此等要塞,決不能等閒視之!

不知道是被李白的詩啟發,還是被自家兒子傳染了,此時的曹操竟然已經開始盤算攻打蜀中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讀完全詩劉備的呼吸也有些粗重,他想起那日的隆中對策,想起水鏡說他最後佔據天府……他猛然抬頭,目光灼灼地看向諸葛亮:“軍師,蜀地……”

諸葛亮神情平靜,―派優遊,眼中卻有熠熠光彩:“主公,蜀地,當取!”

南北朝。

陰鏗讀完水鏡中的詩,將自己日前才寫好的詩稿揉作一團扔在地上。@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

一旁的侍從趕緊將紙團撿了起來,小心道: "大人,這……"

陰鏗搖搖頭: “扔了吧,此詩一出,我之作廢矣。”

《蜀道難》是樂府舊題,歌詠蜀道艱難,行旅辛苦。他日前也作過一篇短句,其中有“高岷長有雪,陰棧屢經燒。輪摧九折路,騎阻七星橋。”之句,同儕十分激賞,他自己亦頗為自得。可如今看到李白這首《蜀道難》才知道,自己那幾句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李白之作不侷限於蜀道的景色本身,反而大開大合,山之奇、山之險、山之怪――吐在筆端,筆力奇崛若此,天下人再寫《蜀道難》,也必將籠罩在此詩的陰影之下。

自己的拙作,還是莫要放來貽笑大方了。

唐朝。

李世民的眼光一向敏銳: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 與豺。’這幾句倒是很有見地,李太白確實有才。"

房玄齡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也點點頭道: “這幾句從晉代張載的《劍閣銘》化用而來, 一人荷

戟,萬夫趙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蜀地形勢險要,劍門關隘更是易守難攻之處,若無親要駐守,確實容易釀成大患。"

李世民輕輕頷首,內心不禁又浮現出幾分憂慮。李太白既有如此之筆,莫非是察覺了什麼?

【名流與才子一見如故,如此樂事當然少不了喝酒慶祝一番,於是賀知章就請李白去酒館喝酒。兩人都是海量,這一頓應該喝得非常盡興,但等到結賬的時候,一件很尷尬的事情就發生了――他們都沒帶錢。】

楚棠的聲音裡有顯而易見的笑意,水鏡下的李白和賀知章想到這段舊事,對視一眼,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賀知章想了想,將自己腰間的金龜裝解了下來,當作酒錢。金龜袋是唐代官員的配飾,是他們入宮的通行證,也是身份的象徵,到達一定的品級才能擁有。這樣重要的東西,卻被賀知章拿來當酒錢抵給店家,大家可以想見他當時的心情。

身份、憑證甚至官場規矩,比起我此時的心情,比起我能遇到你這個朋友,又算得了什麼呢?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金龜換酒”,也是獨屬於盛唐詩人的瀟灑落拓。】

三國。

曹植拊掌大笑: “好一個金龜換酒,世間俗物比起同友人痛飲又算得什麼?”

曹操本還在心中讚歎賀知章的氣度,聽到自家兒子的話一皺眉,眯著眼睛開始警告:

“平日飲酒我不管,若是誤了軍情壞了規矩,看我不敲你。”

“怎麼會?”曹植反駁道, “孩兒豈是不分輕重之人。”

曹操回想了一下兒子的日常表現,終究是對他的喜愛佔了上風,神色鬆動下來,點點頭: “諒你也不敢。"

興慶宮。

李隆基又是好氣又是好笑: “這個賀監,朕的御賜金龜就這樣當酒錢了?”

高力士觀他神情,知道他並未真正動怒,便奉承道: “賀監真性情,與李供奉這樣的仙才一見如故,陛下手下有這樣兩位大才,便是向天下人顯示我大唐的對讀書人的優容啊!"

李隆基被這一番話哄得 十分開心,再開口便頗有些自得:

“聽楚棠的意思,應是各個時段都可以看到水鏡。朕光復李唐,又將國家治理得如此蒸蒸日上,身邊人才濟濟,被後世冠以盛世之稱,太宗陛下看到必然會對朕頗為肯定。"

“陛下說的是,”高力士附和道, “大唐既有盛世之稱,陛下的文治武功自然可與太宗比肩,太宗陛下若能知曉,想必也會誇讚陛下呢!"

“哈哈哈哈哈不錯!”李隆基大笑, "朕一定能成就太宗的功業!"

【李白一生任情瀟灑,交遊遍天下。與賀知章的這一次相遇,是他少有的宣於詩章的念念不忘。

天寶三年,賀知章辭官回鄉,李白作詩相贈: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狂客即是賀知章,他被稱作四明狂客。據說賀知章辭官的理由是年紀大了想回家做道士,所以李白稱他山陰道士。

在這首詩中,李白表達了對賀知章的情誼和後會有期的願望。

風流,是唐代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

曾經的相聚還歷歷在目,可轉眼已然是“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灑脫如李白,也不得不“念此杳如夢,悽然傷我情。

許久後,李白還在對這位忘年交念念不忘: “欲向江東去,定將誰舉杯?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我想往江東遊覽,可是故友不再,又能與誰共飲呢?只好棹船迴轉。

失去友人的落寞可見一斑。】

長安院落,李白的臉上有少見的怔然,對面的賀知章面上卻是帶著笑,輕鬆道: “還要等兩年,老夫才能歸鄉啊!"

“賀監……”李白猶自遲疑,賀知章擺擺手打斷他的話:

“老夫這一把老骨頭,能歸在桑梓已是滿足了,還能賺得你這樣的謫仙人三首詩,也不枉當日金龜換酒的情誼。只是可惜,老夫不能在鏡湖招待你咯!"

他語氣曠達,彷彿剛剛得知的生死之事根本算不得什麼,仍舊笑眯眯地往杯中斟酒。

李白 輕輕呼了口氣,搶過酒壺,一邊替他斟酒一邊笑道: “有何可惜?鏡湖的酒喝不到,長安的酒卻是多不勝數,白仍可與賀監對酒談詩,只是下次,賀監可莫要再把金龜抵出去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好!老夫一定帶夠酒錢,與謫仙人一醉方休!”

齊地。

青年杜甫鼻子一酸,賀知章是當世大才,飽學之士,杜甫對他也十分欽佩,猛然聽得這樣一位名士的死訊,不由得也有些傷感。而李白的詩又寫得那樣情真意切,讀著那詩,杜甫似乎都能看到李白悵然迴轉的失落。

李太白真的是一個很真摯的人啊!

水鏡說自己和李白在幾年後也會見面,若一朝作別,李白也會給自己寫詩嗎?也會在詩裡懷念自己嗎?

杜甫忍不住有些期待。

北宋。

蘇軾也是一嘆: “太白詩酒風流,一生交遊無數,俱是傾心相待。賀監不以位尊傾心相交,於他又有知遇之恩,也難怪太白如此懷念。"

蘇轍點點頭: “知交難得,太白與賀監均是性情中人,一個詩仙,一個酒仙,也難怪志趣相投。”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一輩子有這樣的朋友,足以令人懷念。”

“是啊,更何況太白知交不止賀監,還有老杜啊!”

那些塵封時光裡穿越歷史的情誼,總是格外叫人動容。

【在賀知章的舉薦下,李白最終打通了他理想的人生之路――唐玄宗召他入長安,任翰林供奉,並在御殿之上賜食於李白,親手給他調羹。

唐玄宗對李白說,卿為布衣,但名聲卻能傳到朕的耳中,不是說明朕有多厲害,而是說明你才名遠揚。】

秦朝。

贏政在心裡點頭:當年他的先祖孝公、惠王等,對商君和張相諸士便十分禮遇,而大秦也是在這些賢士的輔佐下才強大起來的,他比誰都清楚人才的重要性。對待才學之士,自然要禮遇非常,這唐玄宗看起來倒還不錯,但後面為何又要把李白賜金放還呢?

太極宮。

李世民也是點頭:這玄宗能說出這樣的話來,可見不是個庸才。

長安院落。

李白有些驚訝,又隱隱有些激動: “陛下如此 禮賢下士,是我等之幸。”

他之訴求本便是平交王侯,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水鏡的講述讓他的心又火熱起來,當今聖上果然是明主,能輔佐如此君王,何愁不能幹出一番事業?

北宋。

蘇軾道: “太白身上多奇說,二入長安,也可稱得上一段傳奇。”

蘇轍一嘆: “是啊,只可惜,這裡已經是傳奇的高潮了。”

【入長安的第一年,應該說李白過得還挺不錯。唐玄宗對他十分欣堂,讓他隨侍在身側。領導重視,所以李白在官場很吃得開,當時的王公大臣爭相與他交往。

關於這段經歷我們可以在他的詩裡窺見一二。】

如果您覺得《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www.51du.org/xs/367680.html )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新增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