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言情 >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 章節目錄 第51章 琵琶行1

第51章 琵琶行1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這題我會!”

話音剛落,白行簡立即舉手。他哥這首詩寫得跟篇傳奇似的,作為傳奇大手,這種題目對他來說還不是小菜一碟?

“此詩以琵琶為線,先寫兄長與友分別,聞得琵琶之聲;再寫琵琶女彈奏之曲;再寫琵琶女自述身世之情;然後轉入兄長的……謫居之苦;最後以青衫淚溼作結。"

他的聲音低了下去,臉上頓時浮現出幾分擔憂,遲疑著道: “兄長此詩,似有悲音。”

這首詩平易淺近,“謫居臥病潯陽城”之句更是直陳,一看就是遭到貶謫心情抑鬱,白行簡有些擔憂了。

白居易自然也發現了這一點,心裡瞬間也是沉了沉,但他此時尚是意氣風發的年紀,聞言擺手笑了笑:

"無妨,你看那淵明、李、杜,哪一個仕途是一帆風順的?宦海總有風波,遷謫難免,就當是得了一場機緣,說不定可趁此規避後來種種呢?"

他這樣勸慰著,似乎並不在意,白行簡看著他的樣子也不便再多言,只將憂心按下,繼續聽水鏡裡的講解。

【好啦,大家應該有答案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首詩大致可以分成5個部分:送客聞琵琶、聆聽琵琶曲、歌女訴哀情、詩人傷謫離、司馬青衫溼。在這五部分中,重點出現的人物有兩個,也就是詩人和琵琶女。那麼,詩人和琵琶女又是怎樣聯絡到一起的呢?】

這個問題問得簡單,答案几乎是顯而易見的,文人學士沒有答話,反倒是私塾裡的稚童難得有聽得懂的詩,一時興趣頗高,紛紛搶答道:

“是琵琶!”

【沒錯,是琵琶。】

楚棠彷彿出言肯定,惹得答話的稚童一陣歡呼,倒真有幾分課堂互動的既視感,眾人看水鏡的熱情頓時又高漲了。

【一場際遇,一曲琵琶聲,牽動兩個天涯淪落人,故事,要從潯陽江頭的秋日說起。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潯陽,治所在今天的江西九江,唐代稱江州或者潯陽郡,所以後面白居易自稱江州司馬。潯陽也是陶淵明隱居的地方,當然,大家可能更熟悉另個景點——潯陽樓。沒錯,就是宋江題反詩的那個潯陽樓。】

有人造反!

諸位皇帝的神經頓時緊繃起來,尤其是李世民,鑑於白居易是唐朝詩人,他很擔心這個什麼宋江也是唐朝人。

北宋。

宋徽宗趙佶奇道:“這宋江是何朝之人,存心逆反竟還要附庸風雅一番,也是稀奇。”

山東。

宋江本人:???我什麼時候去潯陽樓題反詩了?

【宋江題反詩是《水滸傳》裡虛構的情節,但在知名度上卻是力壓潯陽一眾文人事蹟,不得不說這又是以小說為代表的民間文學的勝利。】

李世民鬆了口氣:“原來是小說家言。”如此倒和大唐無關,他不用擔心了。

宋江也鬆了口氣,隨即後知後覺生出一陣狂喜:他宋江,區區淮南之盜,困於淪落嘯聚山林,竟然能因為一本書名傳後世。

文人之筆,當真是有無限偉力啊!

不獨宋江,許多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紛紛給自己定下kpi:和文人交朋友,讓他們把自己寫到詩文裡!

北宋。

趙佶一聽是編造的頓時興致缺缺,轉而將興趣移到了《水滸傳》上面,一個寫謀反的話本子,還能勝過歷代文人詩書?民間果然粗陋。

明朝。

被劇透了一臉的施耐庵……正在構思的情節提前被天下人知道了是什麼體驗?提前體驗過的羅貫中和高明:謝邀,趕緊更新,你的話本可以流傳千古!東晉。

陶淵明不由得笑了起來,他本身對志怪、志人之作頗感興趣,這些作品奇思妙想,閒時一觀也可解頤,故而聽到自己的名氣被虛構的題反詩壓了一頭也不惱,反而點頭道:

“話本質樸多有可讀,百姓自然喜愛,民間文學之勝利,想必是往後詩文一類正統文章,不如話本雜說勃興了吧!"

他沒有什麼爭論雅俗的心思,反倒覺得《水滸傳》能傳世必是有過人之處,若是能一觀就好了,還有那《三國演義》、 《紅樓夢》,一定也多有奇趣,真想都讀一讀,也領略一番民間文學之風采。

【潯陽江頭,點明地點;夜,說明時間,是一個夜晚;送客,指明事件,送別朋友。當然這個朋友不是元稹,他那個時候應該在四川。】

元稹:?

我和樂天分開了?我不會也被貶了吧?

院子裡,白行簡沒忍住笑: “兄長與微之兄交契,連後世人都知曉了。”

白居易聽到卻是很高興: “我與微之於制試科考時相識,彼此交分,志趣相投。《詩經》有言,嚶其鳴矣,求其友聲。能遇得微之那樣的知己,是我之幸事。"

可惜此次水鏡播放之時他們未曾在一起談詩,不能同坐聽這首《琵琶行》,卻是有幾分遺憾。

【“楓葉荻花秋瑟瑟”是一句環境烘托, "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入秋的楓葉色極鮮紅;荻花前面講過,狀似蘆葦,長枝絮狀,長在江邊;楓葉如血,蘆花似雪,極豔與極淡兩種顏色在江風中飄搖,給人一種蕭瑟之感,渲染了離別的悲涼氣氛。

在這樣蕭瑟落寞的氛圍中,詩人與好友棄馬登船,宴飲作別。唐代人都很風雅,筵席上除了有酒,還得配上音樂,這種模式在京中尤其流行,白居易本是京官,又是大詩人,對這一套很熟悉,於是端起酒杯總覺得有點不得勁——“舉酒欲飲無管絃。”沒有音樂助興啊!

白居易是一個極具導演天賦的詩人,鏡頭語言絕佳,短短几句開頭寫出了電影的畫面感。但可惜他不是個音樂家,不會吹拉彈唱,要擱王維遇到這種情況,根本不帶慌,抱著琴自己就上了。】

安靜聽詩的王維神情一頓,隨即默然。雖然說楚棠這句話是在肯定自己的音樂才能,但聽起來怎麼就是有那麼點彆扭呢?

白居易聽著忍不住一樂: “王右丞詩畫雙絕,又頗通音律,在這上面我確實自愧不如。”

白行簡道: “王右丞另有《送元二使安西》一詩,後被譜為《渭城曲》,是離別宴席上常奏的曲子。兄長這場別筵,可是缺了一首《渭城曲》。"

說到最後,他的語氣帶上了幾分打趣。

“無妨,”白居易一點也不在意, "沒有《渭城曲》,我還有琵琶曲。"

明朝。

劇作家湯顯祖對楚棠話中提到的幾個陌生名詞頗感興趣: “導有引導之意,演可引為演繹,所謂導演,便是指導演繹之人?"

他也頗排了些戲作,將詞意和排戲時的經歷對照一下便理解了個七七八八。他尋思著,鏡頭,就是用鏡映出戲文中的場景?這又是怎麼做到的?映出來的畫面也不甚清晰啊!

難道………他忽然冒出了一個“離譜”的想法,難道後世可以將百戲的畫面留在所謂的“鏡頭”中?這怎麼可能啊!

只能說,不愧是能寫出《牡丹亭》這樣奇幻浪漫之作的戲劇家,湯顯祖這一番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的天馬行空,竟是詭異地摸到了正確答案的邊。

未央宮。

劉徹猶帶神往的感嘆: “後世果然馴服雷電了。”

電影,不知道是什麼好東西,好想看一下啊!聽起來可比角抵戲有意思多了。

【正因為有酒無樂,所以詩人接著說,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朋友分別本來就夠傷感了,又沒有音樂助興,更顯寂寥,只有茫茫江水浸冷月色,很顯然,這又是一個環境烘托。江水空茫,冷月無聲,將要分別的人強顏歡笑,一杯復一杯,寂寥而悽清。

忽然,一陣琵琶聲從江面上傳來。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這個寫法也很妙,略顯寥落的江水上忽然聽到錚錚然的琵琶聲,在茫茫水月裡,有一種空谷足音

之感,讓詩人和朋友都不禁愣神,紛紛猜測著彈琵琶的人是誰。

讀這幾句,我們幾乎能想象出白居易和朋友怔愣不已四處張望、最後忍不住“移船相近邀相見”的樣子了。不得不說,白居易真的很懂鏡頭語言啊!】

水鏡之下的白行簡點點頭,兄長這首詩寫得生動有色,宴飲前情、聞得琵琶聲的橫生波瀾,都表現得十分引人入勝,他情不自禁道:

"兄長不考慮也作些傳奇麼?"

以他兄長的敘事之筆,寫出來的傳奇一定比張鷲(zhuó)的《遊仙窟》好多了!

白居易笑了笑: “我志並不在此,我打算多寫些諷喻之作,效法樂府與杜工部之作,記述百姓疾苦,以期警醒天子。"

這也是他這段時日來一直鑽研的事,不過白居易也知道自家弟弟對傳奇志異非常感興趣,此時便趁機問道:

“你不是作了不少傳奇麼,怎麼也不見拿出來品讀?”

啊這….

想起自己寫的那些本子,白行簡莫名升起一絲心虛: "沒,胡亂編寫,不曾作出佳篇,待我寫出好的篇什,再拿來與兄長品鑑。"

白居易沒看出他的不自然,只是笑道:“也好,那為兄便等著吾弟的佳作了。”

"一定,一定。"

白行簡捏捏袖口,已經開始尋思自己下一篇要寫什麼好了。

李白杜甫等人也俱是耳目一新,這類敘事之作,他們也讀過那南北朝的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但那兩首畢竟是民歌,質樸自然;白居易這篇卻是以文人之筆就行表現,寫得既淺近流暢,又頗具文采,放在前代敘事之作裡也堪稱上乘。

連李杜二人都覺得這首詩寫得好,更不用說三曹、七子、陶淵明和謝靈運等人了。

魏晉六朝舊俗,大多以五言詩為正統,而認為七言俚俗,可是,看過了李白氣勢縱橫的雜言,又看過了杜甫沉鬱頓挫卻仍有翻飛之勢的七律,領略過李賀的奇崛之筆,如今又看到白居易這樣淺易風流的《琵琶行》,他們忽然發現,七言詩比五言方便太多了吧!不僅表意更為豐富,韻律也更為悠長,很適合表現直瀉而下的情感。

一時之間,許多詩人紛紛倒戈,也開始嘗試起七言詩的創作來,五七言詩歌並興的局面,竟是生生提前了幾百年。

【隨著這一聲問詢,本詩的另一為主人公,也可以說是第一主角——琵琶女出場了。白居易給她設計了一個非常美好的剪影——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大唐的民風雖然開放,但一個已為人婦的女子夜晚和一群男人待在一起,也有些不妥當,所以對詩人的邀請,琵琶女應該是非常猶疑的,白居易大概把自己的身份交代得很清楚,她才願意出來相見。

可儘管出來了,她心裡還是非常緊張,所以仍舊用琵琶遮住一半的面容。寥寥十幾個字,既勾勒出琵琶女的形象,又暗示了她的心理活動,內容含蓄而豐富。】

"不僅是如此的,"曹植接著道, "千呼萬喚,已然拉長對其人的期待,其後又予以琵琶半遮玉容,則更顯綽約姿態,比直接描寫琵琶女之面容更引人遐想。”

曹操亦是點頭: "不錯,似有李白‘美人如花隔雲端’之意。"

曹操的記性很好,瞬間便想起了之前聽到的詩。他望著水鏡裡的文字,目露神往:“這琵琶女實是色藝雙絕,可惜不能與之一見。”

美人奏曲,想必是賞心悅目。一旁的曹植別開眼:父親,您的想法似乎有些不對勁。北宋。

宋人閒淡,蘇軾平日裡也很喜歡白居易的詩,對如《長恨歌》、《琵琶行》這樣的名篇更是反覆誦讀體味,聽到這裡忍不住也表達起了自己的看法:

"‘千呼萬喚’之句,可以見得白樂天對琵琶聲之渴盼,而參照後文琵琶女對身世的自述,亦不難想見她心情之寥落,徒有滿腹愁緒無法示人,也不願示人,故而反覆躊躇,不肯出來相見。"

蘇轍順著他的話接道: “如兄長所言, 猶抱琵琶半遮面’不僅是對客的拘謹,更有鬱郁寂寥之意了。"

蘇軾頷首,歎服道: “一語而含義頗豐,白香山不愧是中唐大家啊!”

跟在唐朝之後,是宋人的悲哀,尤其是宋代文人的悲哀,蓋因唐人已將詩寫景,恰如高山橫亙於前,仰止之間難以逾越,即使才高如蘇軾,一時也不禁感慨。

"不知我朝可有如李杜元白那樣的名家。"

“定是有的。”蘇轍斷然道, "楚姑娘多次提到兄長的《赤壁賦》,兄長定然是載於典冊的名家!"

蘇轍對自家兄長可是頗有信心的。

【自琵琶女的出現,詩歌的主體段落之———音樂描寫終於登場。這一段是試卷上的常客,也是我們講解的重點,大家一定要高亮注意啊!】

楚棠特意畫了個著重號,惹得眾人也不禁緊張起來,自古及今,被拿來考試的篇目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段音樂描寫竟然能成為試卷上的常客,他們倒要看看到底有什麼新奇之處。

【樂以傳情,請大家自由誦讀詩中音樂描寫的部分,思考,你從詩人對琵琶聲的描寫中感受到了琵琶女怎樣的情緒變化呢?可以嘗試用折線圖來表示。】

唐朝。

由於受到郁達夫事蹟的感召,李賀的精神振奮了許多,此時也能在庭院裡聽水鏡裡解詩了。他跟著思索: "折線圖,便是以線條的波動來表現心緒之流動?"這倒是個頗見新奇的形式,李賀來了興趣,一邊讀詩一邊跟著描畫。

讀到“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他彷彿看到琵琶女素手輕彈,玲瓏心事從弦上傾瀉而出;讀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他彷彿聽到歡快急切的琴聲如珠玉墜落,圓潤清脆,就像琵琶女跳動的情緒;

讀到“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他彷彿可以聽到琴音的阻歇,感受到琵琶女忽然壓抑難言的心事,一時連自己的的心也彷彿受到阻滯似的,愀然色變;

讀到“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時,耳邊又彷彿真的聽到了銀瓶迸碎、千軍萬馬的兵戈聲於弦上錚錚然;

最後的“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如音調戛然,在最高潮處突然收歇,繁盛熱烈至極而突然冷寂,唯餘一片茫茫餘韻。

李賀不自覺站了起來,怔愣良久,四周的聲音彷彿突然一下子遠去,只有那琵琶餘韻似好像在腦中迴盪,他的背上不知何時已經出了一層薄汗,那是聽完一支佳曲才會有的酣暢淋漓!

"不愧是白居易,真神人也!"

回過神來的李賀撫掌大讚,他也曾往過長安,聽了些琵琶絲竹聲,音樂與文字,本是兩種不同的形式,前者以聲傳情,後者以字載情,白居易卻能用這樣一支詩筆將琵琶聲描摹得出神入化,並在琵琶聲的描寫中暗示其弦上蘊含的情感,僅僅只透過文字,就讓人彷彿跟著他聽了一首琵琶曲,這是何等驚人的筆力!

李賀對這一段描寫讚歎不已,不止是他,幾乎每一個依言品讀了這一段的人,都歎服於白居易高超的語言運用能力。

在眾人的驚歎聲中,水鏡中的畫面變換了,楚棠將繪好的折線圖放出來,繼續講解:

【琵琶聲的流動暗示了琵琶女情緒的波動,根據文段內容,我們可以簡單作出以下標識:從“轉軸撥絃三兩聲”到“初為《霓裳》後《六么》”,寫琵琶女演奏的前端,琴聲低婉,似在傾訴悲情,情緒是傷感悲涼的;

而“大弦嘈嘈如急雨”等句,急切歡快,我們很容易感受到彈奏者的愉悅; “冰泉冷澀弦凝絕”、 “別有幽愁暗恨生”,情緒急轉直下,幽愁暗恨如樂音傾瀉,琵琶女的情緒好像也低沉下來,似有無盡愁緒藏在其中;

銀瓶乍破、鐵騎刀槍,琴音陡然變得激越雄壯,情緒也轉為高亢激昂;最後曲終收撥,弦如裂帛,琴音戛然而止,只剩一片冷寂。琴音與心緒共振,經過了降→升→降→升→降的變化。

那麼問題來了,音樂是一種聽覺意象,詩歌是一種視覺意象,二者訴諸形式完全不同,以詩寫樂,連李白有時都要巧妙迴避,白居易到底是怎麼把琵琶聲寫得這樣精妙傳神的?】

李白的粉絲團:?

為什麼要帶上我們太白?

"李白可是詩仙誒!難道還有他寫不出來的?"有人單純地想著。

終南山上,杜甫聽到這話也忍不住打趣: "太白兄,你這是被後來居上了。"

李白坐在石凳上笑得豁達: “以詩摹聲本便困難,後來者能青出於藍,於困境中開新路,不是正說明詩歌在不斷精進嗎?"

"太白兄心胸廣闊,看得通透。”杜甫笑眯眯的地誇自己的偶像, "人無完人,各有所長,或許他之優長正是我等短處,也恰是因此,各人詩篇才自成一家。"

"不錯,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況且楚姑娘說的是實話啊!"

李白搖晃著酒杯,終南山色青翠,夜風捲舒清氣入廊亭,恍惚如昔年在洛陽城的悠然,只是缺一管笛聲,趁夜輕傳。

他笑著補充,似有懷念:“以詩寫樂,我固不如。”

【一首詩的特點到底有什麼不同,我們比較一下就清楚了。下面請出我們的頂流白哥~】“啪啪啪——”

話音剛落,一陣音效閃過,水鏡上兩個手掌模樣的東西不斷開闔著,短促而又熱烈,在夜色下顯得有些突兀。

“這是何意?”李白有些愣了。

未央宮。

劉徹靈光一閃,想起先前影片裡袁老授勳時,堂下坐著的人好像也是這個動作,連聲音都一模一樣。

這是在…拍掌表示……歡迎?他猜測著,給袁老授勳的好像是他們的皇帝吧,不行禮改成拍掌了?劉徹摸了摸下巴,忽然對著侍立兩側的宮人招了招手。

機靈的宮人連忙上前行禮: “陛下有何吩咐?”

"你們拍一下手。"

拍……拍手?這是什麼奇怪的要求?

豬豬不耐煩了: “讓你們拍就拍,兩隻手合在一起,拍。”內侍們偷著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遲疑著抬起手:啪——啪—啪啪——

嘖,稀稀拉拉的,聽著不夠有氣勢,還是人少了,排場比不上李白。劉徹覺得不夠,又衝司馬相如等人和階下的侍衛們抬了抬下巴:

"你們一起拍。"

皇命難違,眾人只好半是無語半是莫名其妙地跟著拍起手來,人多力量大,未央宮裡竟也傳來了熱烈的掌聲。劉徹坐在主位上,眼裡露出一絲滿意,後世的禮儀像聽曲打節拍似的,用起來倒也……不賴?

倖免於難的衛青低著頭,嘴唇抿成一條直線。他看到司馬相如生無可戀的表情了。別問,問就是憋笑憋得很辛苦。

【白哥有一首詩,大家也學過,叫《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笛聲像春風悠然潤物,散落在洛陽城中,不禁令人生出了思鄉之情。這是寫曲調在聽者內心引起的美好效果與情緒,屬於審美感應,也寫得非常好,白哥的七言絕句是文學史認證的封神!】

李白沒繃住笑了,他聽出來了,楚棠對自己似乎是非常的………偏愛,明明這裡是要用他的詩給白居易作襯,反襯《琵琶行》寫聲的高妙之處,卻還是忍不住見縫插針要誇一句他。

他搖搖頭: “封神之句,白愧不敢當。”

"太白兄過謙了。"

杜甫不是很贊同,他家學淵源甚厚,對詩歌的鑑賞能力自然非同一般。李白的七絕自然明快,清新俊逸,其中的風神,也只有王昌齡能一較高下了。

杜甫表示這波他站楚棠,太白兄的絕句就是可以封神!

如果您覺得《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www.51du.org/xs/367680.html )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新增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