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言情 > 直播初中歷史從人類起源開始 > 章節目錄 第17章 17、第十七課

第17章 17、第十七課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但需要向周王進獻貢物,並服從周王調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從而確立了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分封制’1。”

李曉詩的聲音還在響,但聽者內心的波動卻不止一點。

秦。

——秦末,起義,壓迫百姓。

幾個關鍵詞一出,秦朝君臣都神情複雜。

雖然從之前就得知了秦會滅的事實,但這麼直白地聽到還是會覺得心驚肉跳。

這麼說,秦滅亡的原因是百姓起義?

那群大字都不識一個的黔首?推翻了大秦?

大秦法家代表人之一李斯出列一步:“陛下,臣以為,對黔首的控制應當更加緊一些。”

思想、生活,各方各面的控制,將愚民政策進行到底,讓他們徹底失去反秦的能力,從根源上杜絕這種可能。

其他臣子都皺著眉,不知道為什麼,聽了天幕的話,他們總覺得李斯這話哪裡不太對,但一時還釐不清。

扶蘇卻向前一步,恭恭敬敬對嬴政行了一禮,然後直起身子,聲音沉穩:“父,兒臣以為,李曉詩之言,重點當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什麼人人平等,扶蘇連考慮都沒考慮過。因為那根本就是不可能去實現的妄言,就像堯舜的禪讓,在如今的秦就是不可能的。

而即便仙童說的“人人平等”可能是真的,那也是不知道多少多少年之後的事了,在他們這裡,皇帝和黔首地位根本就是天壤之別,能力也是。如果扶一個黔首上來在嬴政的位置上,那別說一統天下了,秦下一秒就得沒。

所以,不去想不切實際的,他們要想的,就只是怎麼樣延續秦的統治,僅此而已。

扶蘇回想著李曉詩的話,口中有條有理:“載舟一論出自荀子,乃為孔子與魯哀公的對話。”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就連變相算是被扶蘇打臉了的李斯都揣著袖子站在旁邊,沒敢多說話。

荀子是儒家的人,但誰不知道,秦自商鞅變法起始,素重法家?

公子扶蘇敢在這時候公然來和陛下談儒家學說的觀點,這不是在挑戰秦一直以來的治國理念嗎?膽子也太大了。

扶蘇卻對周圍的氣氛渾然未覺,仍舊清晰地闡述著自己的觀點:“從李曉詩的話中,不難看出她是把秦拿來做反面的。而他們正在討論的問題是‘人人平等’,從而延伸到了‘百姓與王公貴族平等’,才到了‘秦末、起義’——那麼無論秦的滅亡是否是由這些起義一手造成的,我們可以知道的是,他們一定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很有可能,滅秦一事,就是由他們掀起的。”

為什麼會被單獨拎出來當反面示例?

無外乎實在知道的人太多、上至老人下至小兒都能信口拈來,亦或者是事件太典型。

更何況從這些天的接觸中也知道,李曉詩還是個幾乎不懂什麼事的小孩子,那麼一個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一個小孩子都會掛在嘴邊的“秦滅的時候”——那秦滅之時,又究竟是個什麼樣轟動的時代?

最起碼,一定是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的。

嬴政臉色沉肅,沒有說話,但李斯應了扶蘇的聲:“正因為如此,所以才要更加嚴厲地控制他們,讓他們無法對秦舉起叛旗。”

扶蘇不贊同:“如果事情真的這樣簡單,那麼夏又為何會被滅?商又為何會被滅?這些日子聽了這麼多舊事,他們滅亡的教訓已經足以我們從中窺出一些規律了。暴虐則亡,德行之輩取而代之,僅此而已。”

他轉向嬴政,雖然低著頭,但態度耿直,完全不打算迂迴:“故兒臣以為,李曉詩會提起‘載舟’一說並非偶然,而是以後世的眼光去看,在所有的朝代更迭中,‘百姓’都是至關重要的。”

一味地去控制,去愚弄,恐怕真的會出現李曉詩所說的“被壓迫狠了”的亂局。

就算他扶蘇不是什麼一心為民的人,哪怕只是為了秦的延續,也不得不把這一點態度表示出來。

“皇帝威重,四海臣服。但李曉詩所言並不全然為錯,父,恩威並施或許……”

他不是什麼儒家學說的代表人,但也不是法家的忠實者,身為長公子,他所行所學,所見所想,都是出於本心、想為了大秦更好而已。

所以,即便數次頂撞父親,即便此刻嬴政投過來的視線威壓甚重,扶蘇依舊不卑不亢,固執地垂首而立,等待著嬴政的態度。

看著這個有時候真的很讓人頭疼的兒子,嬴政眯了眯眼,並沒有說話。

李曉詩的話他才是聽的最深的人。

不在其位,不知其思。

身為皇帝,他考慮得可以說比扶蘇要深了不知幾層,所以他此刻看著扶蘇,更多的是在考量這個兒子,而非對天幕內容的思索。

片刻後,他淡然道:“且聽日後天幕說秦罷。”

不表態,壓後再談,但這比起嬴政平時說一不二的風格,本身就帶著另一種含義。

看來李曉詩的話對他來說也不是全然沒有影響的。

扶蘇恭敬應下,李斯看了這個大公子一眼,心裡很是惆悵,為自己的未來,為法家的未來,但他情緒並不外露,也應了一聲,回到了原位。

漢。

劉徹天天都想著打匈奴,最近有了天幕,他才沒那麼頻繁地拿“想出兵”這件事出來煩滿朝文管,改成了天天對著天幕看樂子。

臣子們也樂得他這樣,省得一天到晚想著舉國之力去打架。

但實際上他心裡怎麼想,也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這會兒又聽了一場小型辯論,劉徹評價道:“秦我知道,隋不知道但也沒關係,她跳過了漢,說明咱們大漢朝雖然是沒了,但最起碼不是因為‘壓迫百姓’‘百姓起義’這種事兒導致的。”

本來在開會結果突然被天幕打斷,臣子們也就都在旁邊一塊看,這會兒聽了劉徹的看法,也都“嗯嗯”地應著聲。

劉徹拈了塊糕點放進嘴裡,感慨:“嘖嘖,百姓起義滅國,真慘,真混亂啊!”

王朝末路亂成這樣,丟不丟人啊。

擱他身上他肯定都不想見人了,嘖嘖,公開處刑,嬴政怕是要惱死咯。

想著那位素未謀面的秦始皇這會兒可能有的表情,劉徹高興得又多吃了好幾塊。

讓你兒子搶我阿房宮,呵呵!

李曉詩沒長天眼,也看不到那些能看到她的人現在是什麼狀態,他們沒跟她搭話,她就繼續念課文。

“周的貴族等級分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公元前841年,周厲王與民爭利,引起‘國人暴動’,厲王逃亡。到周幽王時,朝□□敗,社會各種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滅。後來,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2。”

人心浮動的西周眾人終於徹底安靜了。

西周的由來終於知道了。

竟然真的還有一個東周。

周幽王。

秦的大殿上,嬴政回想著剛剛李曉詩話裡的“與民爭利”“引起暴動”,忍不住蹙起了眉。

又是民……

難道黔首之流,竟真有這種掀翻一國的能力嗎,能逼得一國君主逃亡?

還有,之前說的,“封建王朝都沒了”是什麼意思?

唐。

房玄齡頭偏向身邊的長孫無忌,兩人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

上方,李世民的聲音也適時傳來。

“注意到了嗎?”

貞觀一干重臣都笑了起來,只有個別武將撓著頭,一臉不解。

房玄齡悠悠道:“西周建立於公元前1046年,周厲王潛逃於公元前841年,犬戎族滅周,則是在公元前771年。”

這個奇怪的“公元”紀年法,竟然是倒著來的。

越靠近後世,這個年份越小,而越往前,年份越大。

長孫無忌拿出隨身的記事簿,看著之前謄抄的筆記,補充道:“第一次出現這個紀年法,是在提到夏朝的建立時——約公元前2070年;再往後,是商湯建都,約公元前1600年。”

如果是倒著來的話,那麼往後延續,到了公元前1年,再往後是怎麼記的,把“前”去掉,換成公元元年嗎?

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那秦一統應該大概是在公元前兩百多年,唐則是公元六百多年。

後世人為什麼會使用“公元”這個紀年法?公元元年,代表著什麼嗎?

李世民已經派人去調史官來了,大家一起核對,尋找著公元元年對應的時期。

倒不是憋著一口氣想要看看是哪個朝代這麼厲害竟然被後人用公元元年去記錄,而是他們完全沒聽說過公元這個紀年法,單純地想知道後世人沿用這個公元元年的紀年法意義在哪裡而已。

那一年到底是發生了什麼稱得上值得銘記千古的事情,竟然能夠影響千年之後的華夏人?

他們竟然聽都沒聽說過,這真的很難讓人不好奇啊。

“陛下!找到了!!”

一個小史官欣喜抬頭,手裡拿著一卷書。

“是哪一任皇帝在位?”

眾人目光灼灼,都看向那史官。

小史官扶了扶帽子,被這麼多大佬包圍的激動已經被他壓了下去,他看著自己算出來的數字,確認無誤才深吸了一口氣,高聲喊了出來。

“——漢平帝!”

“而且漢平帝登基那一年,正是公元一年!”

雖然不知道計算這個是做什麼的,但這可是他仔仔細細算好,再一一去對照,再三確認的結果,絕對沒有錯。

誰知大佬們聽了他的答案,卻沒有意料之中的稱讚,反而都有些……一言難盡?

大殿中的氣氛很是微妙。

秦始皇一統六國,沒有被記為元年;漢取秦代之,沒有被記為元年;晉結束三國,沒有被記為元年;隋一統亂世,也沒有被記為元年,甚至不害臊地說,唐滅隋,竟然也沒有被記為元年。

……這個漢平帝,難道是什麼不得了的傳奇天才,被史書亂寫,但後世考量後發現了他的無雙功勞,才定下了公元元年的紀年法?

——怎麼可能啊!!!

漢平帝那是個啥啊!!怎麼可能有這待遇啊!劉秀都沒有呢吧!

所有大佬臉上都快要裂開了。

搞不懂,搞不懂啊!

李世民抬頭看向天幕。

搞不懂?搞不懂就問。

剛好,李曉詩結束了這一課,正在對眾人說話。

“我要下啦。各位還有什麼問題嗎?如果我知道,一定會回答的!”

有她開口,所有人所有話題的發言都能到她這裡了。

【李世民:請問,公元紀年法,是從何而來?】

李曉詩:……啊?

她揉揉眼,確認自己沒看錯。

可是,這不是歷史課嗎,這個“紀年法”是什麼……

但是公元,應該就是說2021年2023年這樣?紀年法難道就是指這些?

可是大家不是都這麼叫的嗎?

李曉詩有點迷茫,但也被這問題引得思考了起來。

不過也對哦,為什麼今年會是第兩千多年?這是依據什麼算的?

她撓撓頭,很老實:“我不知道……”

“這樣吧,我下去查一查資料,下次來回答!”

如果您覺得《直播初中歷史從人類起源開始》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www.51du.org/xs/367757.html )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新增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