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女生頻道 > 少姝的山水 > 章節目錄 第246章 第38章 從前有座山

第246章 第38章 從前有座山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好咧,我會替舅舅轉告的,”少姝眨巴著眼,又調皮道,“不過,那也得看母親大人心情,興許見了舅舅,敘敘家常更好呢!”

“看見沒有,吾家女兒呀,主意大得很!”思霄無奈地搖著頭,向佛圖澄攤一攤手,不過轉念想起兩個妹妹幼年時的情形,很快便釋然了,這個年紀的小姑娘確實免不了如此——突然變得莫然其妙,很難對付起來。

少姝吐吐舌頭,說完話就跑開了,竊笑著一溜煙兒往家趕,急得尹毅在她身後小跑。

她亦自覺,恰因依仗著長輩寵愛,才敢想什麼說什麼,不過,舅舅近來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東露一鱗,西露半爪,心思盡在與各路遊侶逍遙暢玩了,實該在家裡好好呆上一陣兒。

過了幾日,三跌瀑邊,由少姝主講的故事會照常開鑼了。

阿圓興沖沖地跟少姝稟告:“少姝姐姐,近來遇著匐勒,感覺他面目口氣平和了不少,脾氣也遠不如從前那麼衝了呢!”

此言一出,眾娃紛紛應聲:“就是,就是。”

匐勒的轉變,雖說不是多麼令人難以接受的事,但卻令大家倍覺弔詭可疑。

偏那人還不大經說,遠遠地,匐勒兄妹趕著驢車上山來了,還迎著眾人熱情地吆喝致意。

“少姝姑娘,你果然在這裡!”匐勒抱著妹妹跳下車,拴好驢,快步趕至眾人聚集的大樹下,在驚奇目光的環視中招呼一遍大家夥兒。

剛坐定,他本欲再開口,卻凝噎在喉間。

“什麼事啊?”少姝一眼看出他有話想說。

匐勒眼神逼切,還是打開了話匣子:“佛圖澄大師的道行屬實精微深奧!我說真的,可不是因思醫師道友這一層而故作奉承。前幾日,武鄉的親戚前來探望,他也提起了大師的一樁神通事蹟!”

“哦,是佛圖澄大和尚的故事?匐勒哥快給我們說來聽聽!”

“匐勒哥……”

注意到阿圓急不可奈的請求措辭,大家不由地怔怔互看起來,相對無語。

想起阿圓之前為他們唾沫橫飛地描述“修理”上寺眾沙彌們的情境,總覺得稍顯浮誇:“多虧有他和尹毅哥,二人真是好功夫,講義氣,靠得住,彼時我連害怕都忘記了!”

但凡與人一起打過架,便從此與那人親密無間了——這是孩子們心照不宣的共識,話雖如此,還是著實靈驗得叫人吃驚,一起打架的,哪怕“那人”是胡小子匐勒嗎?

也顧不上計較那許多,匐勒鑿鑿有據的“玄奇”逸事已然開始了:

幾年前,有一個小沙彌來到武鄉的南山,見古木參天,風景秀麗,便有心要在此處建造一座寺院。

於是他在南山自己搭了一座茅蓬,每日早出晚歸,四處化緣,也不化別的,單單化來些大大小小磚瓦石塊。差不多一年光景,化來的舊磚舊瓦已堆得像座小丘了,他心裡美滋滋的,時刻憧憬著將來蓋好的寺院。

一日,小沙彌化緣揹著磚瓦回到南山,看到石堆旁一棵古松下躺著一個衣衫襤褸的頭陀。

(頭陀:出自梵語,原意為抖擻浣洗煩惱,佛教僧侶所修的苦行,即甩開衣服、飲食、住處等三種貪著的行法。後世也用以指行腳乞食的僧人。)

見到歸來的小沙彌,一副接近西域人長相的頭陀起身迎上去,向他討飯吃,要水喝。可山上沒有水,無法做飯,因此小沙彌雙手合十,深施一禮,對那頭陀說到:“法師,飯菜弟子沒有,要喝水可以等弟子下山取來。

沒想到,這頭陀聞聽此言,立刻火冒三丈,竟然對著小和尚費盡心血化來的舊磚瓦一頓亂砸,眨眼間砸了個稀巴爛!

小沙彌見此情景,心裡別提多難過,眼淚在眼圈裡打轉,本想開口責難,又忍住了,只是口中不斷念道:“善哉、善哉。”

頭陀這時走過來,對著小沙彌雙手合十,唸唸有詞:“苦,苦,苦,口苦,心苦,到頭不苦;碎,碎,碎,磚碎,瓦碎,原來不碎。”

念罷,把手中的禪杖輕輕一揮,轉眼間剛才那堆破碎的舊磚瓦變成了一堆嶄新的磚瓦。

小沙彌見狀大驚,當下瞭然活佛降臨,連忙急退兩步,雙膝跪倒叩拜不停。

見狀,那頭陀又從地上折了一節蘆根,轉身往山崖上一插,頓時一股清泉汩汩而出,接著把自己的缽往泉頭下一放,登時變成了一汪水池。

——故事進行到這裡,少姝不禁嫣然淺笑:“原來大師的舊缽是留在該處大顯神通了。”

阿圓聽得真切,也道:“是啊姐姐,說起大師的神缽來,咱們也算有一面之緣,估摸著並不是南山那個。”

“大師現用的陶缽,可是琺花用心燒製的呢!”少姝說出來,簡直覺得自己臉上也有光。

孩子們參差不齊地驚奇嗟嘆過後,又央那匐勒繼續霽下去。

匐勒不覺得意,眉飛色舞地繼續說道——

新泉湧出之際,頭陀念道:“流金泉,澄金池,一天送你兩石米;澄金池,流金泉,三月一座大寺院。”

小沙彌果見水中夾雜著閃閃的金沙,不一會兒,池底就沉下薄薄一層黃燦燦的金子。山上從此有了水,小沙彌每日從那池中淘金,剛好可以買兩石米,從此他一心一意地辛苦勞作,沒過多久,蓋起來一座小巧玲瓏的聖佛堂,還在聖佛堂的山岩上造了三尊石佛像,三個月後,寺院果真建成了,得名為“茅蓬寺”。

(茅蓬寺:位於現山西省武鄉縣南神山,古時武鄉屬於上黨郡,頗值得玩味的是,蓋因佛圖澄曾於此地修行傳法之故,南北朝上黨郡襄垣(今山西襄垣)出現了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代名僧,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有史記載的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傑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法顯大師。北魏王文謨有一首《謁南山茅蓬寺》,也間接佐證了該寺建造與佛圖澄的淵源,詩云:“西域佛圖澄,東土濟蒼生。河邊洗心穢,聞鈴辯吉凶。法慧皇太子,渡化石世龍。聖師今猶在,南山梵音輕。”王文謨:北魏道武帝(386―409)時人,登國年間,歷任東道行軍總管,善州刺史諸軍使,著有政績,封燕國公。)

當地人傳說,那位頭陀便是大和尚佛圖澄,而小沙彌後來作了大師的弟子,即竺法和。

——即刻有人置疑:“時刻流出金沙的泉水,那得有多少人惦記啊?”

匐勒笑了:“沒錯,大師施展神通是為著成全小沙彌的至誠願望,可不是為著便宜心術不正之徒的。”

故事的結局頗為出人意料——

後來茅蓬寺裡出了一個貪心的和尚。他嫌流金泉流出的金子太慢,兩石米也太少,違背佛圖澄大師的明訓,私自用鑿子鑿啊鑿,泉眼倒是鑿大了,可是流金泉從此再也不流金子了,澄金池底也只有薄薄的一層黃沙。

眾人又切齒又失望,無可如何之際,聽見最後匐勒悠悠道:“佛圖造化澄金池,能解萬千僧人飢。如是貪心不隨緣,金變黃沙僧無依。”

當中的教化耐人尋味,大家漸漸靜了下來。

少姝抬抬手,點評道:“可見人人豔羨之福,非從外來,而是由內而生的。若要享福,須有享福的德性,才能持盈保泰。”

匐勒大聲答應:“真不愧是少姝姑娘,隨口說一段,也是分量十足。”

“這可不是我說的,古語有言‘禍福無門,唯人所招’,可見是梳理過多少人事起伏才歸納出來的。”少姝笑。

(“禍福無門,唯人所招”句: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指出災禍和幸福不是註定,而是人造成的。此外,宋代佚名的《太上感應篇》中有化用,其意大旨相同:“太上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其中“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門至尊之稱也,是無上之上的意思。)

“原來災禍和福分不會平白無故地降臨人身,歸根結底,多是由人的行為招致的啊。”阿圓若有所悟,第一個說出心中的體會。

大家也都跟開始暢所欲言了。

“福氣不必很多,細水長流也是極其難得哇!”

“嘻嘻,人世間有各式各樣的人,就有各式各樣的福氣,大人們常說要惜福,這是一定要聽的。”

“在有福人面前,清水裡會湧出金沙,在不該享福的人面前,金子又會變回清水,你說氣人不?”

“發生在身上的事,不能籠統歸咎於命,與其怨天怨地,甚至憎惡至友親朋,倒不如先反省自己的言行是正經。”

“所謂‘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德行是一個人堂堂正正立於天地之間的根本。”少姝“先生”臉上的笑意越發濃厚了。

(“不仁者”句:出自《論語·里仁》,意思是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在貧困中,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樂中。)

如果您覺得《少姝的山水》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www.51du.org/xs/368609.html )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新增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