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言情 >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 章節目錄 第32章 夢遊天姥吟留別11

第32章 夢遊天姥吟留別11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大家會發現,李白的一生無疑是非常汲汲於功名的,當然,這不含貶義。他想要一個舞臺來實施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即使最後五六十歲了,他還是選擇出山,你能說這樣一個人生來就不願意做官嗎?】

漢朝。

長沙,賈誼垂眸,對李白的心思頗有些感同身受。此前,他因周勃等人的誹謗見疏於皇帝,被外放為長沙王太傅,空有一身才華卻無施展之地,如今在這謫居之所聽完李白的經歷,方才知曉,異代之下,失意的又豈止他一人?

“昔年屈原放逐南湘,今口我遭謫長沙,他朝李白又落寞而終,士人求用何其難也!”

初唐。

王勃於舟上悵望江水,迎著瑟瑟江風悲吟: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玄宗並非昏聵,亦猶有才士不得志,縱有青雲志,可能逢燕昭王?

【那麼,李白的政治理想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來看兩段文字。第一段出自他的《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裡面是這麼寫的:……不屈己,不幹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然後浮五湖,戲滄洲。】

【不屈己,不幹人,意思是說,不使自己受委屈,也不向別人求取。管、晏前面提過,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和晏嬰,他們都是齊國的輔政大臣。李白想要像他們一樣,申述稱霸天下的道理,謀求成就帝王之術,發揮自己的能力,成為王佐之臣,使得天下安定,四海昇平,然後泛舟五湖,笑傲滄州。

最後一句其實暗用範鑫的典故,範鑫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成就霸業,最後功成身退,一直被傳為佳話,李白的理想就是像他一樣,成就一番事業,然後歸隱。

白哥確實是一個浪漫到天真的人,在另一首《古風》中,他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盪人,拂衣可同調。】

【這首詩描寫的主角是他的另一個男神――色仲連,專門用一首詩來誇,這是謝靈運都沒有的待遇哦!】

謝靈運……

“說魯仲連就說魯仲連,怎的還要將我帶上?”/>顯然,謝靈運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個詞叫拉踩。

長安院落。

李白頂著賀知章打趣的眼神抬頭望天,他絕對沒有覺得尷尬的意思。

【魯仲連是齊國人,器宇軒昂、落拓不羈,還有一身才華,簡直是整個齊國最靚的仔!當年,魯仲連遊於趙國,恰逢秦軍圍趙,攻打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援,魏國那邊就給趙國出主意啦,說,你直接尊秦為帝不就好了?打不過就投降嘛,一投天地寬。】

熟知這段歷史的秦始皇眼睛眯了眯,沒有說話。

【魯仲連覺得這樣不行,他特意去找到當時的趙相平原君,曉以利害,義不帝秦,堅定了趙國抗擊秦軍的信心。

擊退秦軍後,平原君為了感謝魯仲連,以千金相贈,這時候魯仲連就說了,被天下人看重的人,是那些能為人排憂解難,最後又分文不取的人,如果有所取,那就是商賈之流了。說完,他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終生沒有再見平原君。

有一說一,我感覺魯仲連之所以就這麼毫不客氣地放下一段話就走了,有可能是覺得平原君侮辱他了,我義務幫助你你竟然要給我錢?你在侮辱我的人格,我跟你簡直沒什麼好說的了!

這樣一個人,有才華,有能力,還那麼瀟灑,簡直帥爆了好嗎?!直接是白哥的理想型啊!所以他說“吾亦澹盪人,拂衣可同調。”我也是跟你一樣不慕名利的人,功成拂衣去是我們共同的志向啊!】

眾人紛紛點頭,魯仲連義不帝秦的故事,一直是歷史上的美談,他們聽過無數次,卻是第一次聽到這麼……活潑的講法。

水鏡怎麼說的來著?帥爆了。雖然不太文雅,但不得不說,很貼切。

魯仲連帥爆了,三言兩語寫出魯仲連風采的李白也帥爆了!

咸陽。

豪政的臉色有些耐人尋味,他一直覺得,秦並六國一統天下,是萬世不桃之祖,可聽楚棠偶爾吟誦的詞句,頌奏的竟是少數?他又想起那句暴/政,後世對大秦,就是這樣的看法嗎?

漢初。

劉邦吟誦著詩句,彷彿看到了歷史上那個倜儻不羈的高士,又從這高士的身上,看到了李白澹盪的身影,他一手打著節拍,一邊輕輕搖頭:“唐朝不是戰國,李白做不了魯仲連咯~”r />

白居易輕笑,不置可否:"李白的想法還是太過簡單。"北宋。

蘇轍也笑了起來:“魯仲連義不帝秦,本是載於《戰國策・齊策》的名篇,敘議相間,辯麗橫肆,當日父親講授之時昔再三詠歎,沒想到如今聽說,竟是這樣一種講法,後世的語言和我們真是殊為不同啊!"

“我覺得挺有意思的,”蘇軾笑眯眯, “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既簡明又輕盈,暗含灑脫之氣,與魯仲連淡然離去之狀十分貼切。"

蘇轍搖搖頭:“這句倒也無妨,就是那最靚的仔……屬實是聞所未聞。”

蘇軾一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敢於除舊更新嘛!”

蘇轍:兄長的歪理好像又多了一條呢!

【大家看,李白,修習的是縱橫之術,他的理想是成為管仲、晏嬰、範壑、魯仲連那樣的人物,包括他的詩歌,都有大量的古體。可是,他生活在唐代呀!還是那個有著開元之治的唐代,經濟政治空前興盛,國力與日俱增,這是一個承平之世,而承平之世,不需要縱橫家。】

承平之世不需要縱橫家。

李白彷彿被當頭一棒,訥訥不能言,對面的賀知章亦是沉默不語,他們好像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來思考過。李白的確有才能,可這樣的才能是皇上需要的嗎?是如今的大唐需要的嗎?

沉默半晌,李白嘆了一口氣,緩緩道:“自古以來,多有生不逢時之人,白素來不曾作如此想,卻不料在後人看來,竟有不逢時之憾。"

旁觀者清,一旦被撬開一角,他忽然便能覺出幾分自己的不合時宜了。

賀知章也是感嘆:“老夫當日呼你為謫仙人,謂你從天界誤謫凡塵,現在看來,不是天界,而是古朝。"

可惜這貶謫之所,是幸耶?還是不幸耶?

未央宮。

劉徹之前一直希望李白如果在他的武帝朝就好了,但聽到這裡,他忽然有一些懷疑,如果現在有人在他耳邊反覆陳說縱橫之術,他真的願意聽信並將那人委以重任嗎?

漢初。不說旁的,亂世縱橫,應該更適合他吧?

三國。

曹操一拍桌子,仿若醍酬灌頂:“李白應該來投奔我呀!我可以專門為他寫一首《短歌行》!”然後把陳琳手上的檄文都交給李白來寫,這對他來說還不是小菜一碟?

正在府中的陳琳突然覺得背後一涼,並不知曉自己的老闆生了換掉自己的心思。雖然,不一定換得掉就是了。

中唐。

白居易忽然想起李白的一句詩:“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人生道路如此廣闊,卻唯獨沒有我之出路,如今看來,這大道,是盛唐諸士的大道,而非太白的大道啊!"

【這裡好像是一個悖論,盛唐因李白而精彩,可在盛唐的李白,永遠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似乎,他不是生來就不願做官,而是時代並沒有給予他機會;他不是不適合做官,而是不適合做盛唐的官。

說到這裡,我們再來讀一讀結尾那句詩,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他夢醒之後的吶喊,他喊得那樣聲嘶力竭。

“生命在最困頓的時候,才會發出反抗的強音,他的傲岸不屈,建立在他作為一個士人不得志的辛酸悲苦之上。一句穿越千古的名句背後,是一個生命所能承受的重量。"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或許,只有杜甫,才真正懂得李白。】

長安院落。

賀知章輕輕嘆息:“吾不如也。”

李白神情愀然,眼眶卻有些微微泛紅:“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齊地。

杜甫沒忍住鼻頭一酸:“太白兄太苦了……”

世人只見到他的詩文蓋世,哪裡能想到,他也只不過是一個憔悴落寞的失意人呢?

中唐。

白居易亦是面露感慨:“當日李白因永王之罪被捕入獄,時人皆說李白可殺,子美偏道‘吾意憐其才’,後來李白長流夜郎,子美不知他已被赦還,日日憂慮竟以致入夢,其情若此,實乃感人。 仟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之句,每每讀來都讓人落淚啊!"

“是啊,”元稹點點頭,”‘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李杜雖交遊尚短,但知交傾蓋,《夢李白二首》,便是二人 情誼的見證。詩中所書,確實只有子美,才懂得太白。"

開成年間。

李商隱一邊感動於李杜二人的感情一邊尋思,是不是給杜牧也寫封信?他們明明與前代兩位如此偉大的詩人同姓,卻沒有發展出如那兩位詩人一樣的友情,實在是太令人遺憾了!

北宋。

蘇軾道:“唐人知交,有李杜、元白、劉柳,而李杜元白記夢之作,更見情誼深厚。”

“‘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迴夢見君。’元白記夢之作,或許有效法於杜詩也未可知。”蘇轍回答道。

蘇軾一笑:“詩可效法,情卻不可效法。”元白的友誼,也是文壇的一段佳話。

【詩人總是天真的,理想主義的心靈讓李白無暇顧及現實的規則,但我們仍然要感謝這樣的“悖論”,因為前代可能容得下一個縱橫家,但容不下一個天才的詩人,是大唐的繁盛,大唐的蓬勃,才孕育出那樣一個李白,昂揚的時代需要歌手,李白就是那樣一個歌手。】

水鏡的畫面突然一轉,出現幾個大字――李白《將進酒》眾人麻了,不是,他怎麼還有代表作啊?!

鏗然的樂聲傳來,只見畫面上出現一個房間,一個短髮的中年男人坐在桌子上,懷抱一把未曾見過的樂器,信手彈撥著,在他的右側是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正順著樂聲空掌打著節拍。

這是……後世人給李白的詩譜了曲子?

眾人的胃口一下子被吊得老高,而內行如李龜年等人卻是盯著畫面裡的樂器眼睛放光,這樂聲活潑明快,和他們聽過的殊為不同,曲子也豐滿動聽,聽來竟是別有一番風味。

一聲弦轉,男人仰首,引吭高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曹植猛然瞪大眼睛: "這是勸酒詩???"

誰家的勸酒詩從黃河開始寫啊!眾人一片譁然,知道李白會寫,不知道他這麼會寫啊!《夢遊天姥吟留別》不算,《蜀道難》不算,《月下獨酌》也不算,他還有一首《將進酒》!

謝靈運實然開始自我懷疑,我配做李白的偶像嗎?我何德何能能被這樣的詩仙寫進詩裡啊!音樂繼續,男子的聲音高亢而嘶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曹操倒抽一口涼氣,同樣是寫人生 苦短,自己是譬如朝露,李白卻是朝如青絲暮成雪,轉換何其速也!畫面何其觸目驚心也!

贏政呼吸微微急促,是的,就是這樣,人生短促,早晨尚且是滿頭青絲,入夜卻已然變成了白頭翁,生命流逝如此之快,怎能不生出倉皇眷戀之意?李白簡直將時節如流的感覺寫透了!

山陽竹林。

劉伶提著酒壺醉醺醺地吟誦: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再再來一杯!”

西晉,尚且年幼的左菜輕輕拉住拉上兄長的左思的手,仰頭道: “阿兄,天生我材必有用,你一定會出人頭地的!"

左思摸了摸妹妹的腦袋,輕輕一笑,眼中卻有著不易察覺的悲傷。東晉不是唐朝,他也不是李白,貴族塞路,寒士無門,又豈是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就能改變的?

但他心中終究是有所觸動,若不能成就一番事業,那他用手中書筆,吐盡世間不平,是不是也可以名揚後世,也不枉來這世上走上一遭?

水鏡裡的吟唱慷慨激昂,水鏡下的眾人聽得心潮澎湃,早已有文人書商將上面的詩都抄了下來,茶樓酒肆,樂師和歌女紛紛將曲調記下,里巷之間,竟已有孩童跟著唱一句“將進酒,杯莫停。”這首詩藉著現代的曲調和豪邁的激情,力挫前面幾首,一躍而成為李白最受歡迎的詩作。

長安院落。

賀知章情不自禁狠狠灌下一杯酒:“李太白啊李太白,老夫今日算是服了,徹底服了!”

詩仙酒仙,舍他其誰!

齊地。

杜甫一唱三嘆,欣堂再三:“太白兄真乃神人也,黃河之水滔滔而去,恰似光陰如逝水難追。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老去如此之速,人力無可挽回,時間如此短促,莫放過這大好年華,且來與我痛飲三百杯!好啊……只有李太白才能寫出這樣的詩!”

他激動得臉頰通紅,恨不得立馬飛到長安和李白一醉方休。岑夫子,丹丘生,趕在他們的前面,這一句應該能換成杜子美吧?杜子美,將進酒,杯莫停!

【李白似乎從來不會把悲傷失落寫到詩中,所以我們眼中的他,始終是瀟灑恣意的仙人,而他也始終代表著昂揚向上的盛唐氣象,就像余光中寫到的那樣:如果李白能知道,他也會很寬慰吧!他普經在漫遊江夏時說,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丘山。其實這句詩放在他的身上也很貼切,盛世大唐已經湮滅在歷史風煙,可李白的詩還在。】

楚棠放出了一段影片,茫茫夜色下水月悠然,有童聲清脆朗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接著是一段方音: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其後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是“長相思,在長安”,是“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吟誦的聲音越來越急促,畫面轉換也越來越快,無數的男聲女聲匯聚在一起,和著宏闊的音樂,響在諸天萬代人的心頭。

隨後,吟誦的聲音戛然而止,所有字句歸於一處,潑墨淋漓的“李白”二字躍然浮現。

眾人被震撼了,長安院落,李白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痴痴地望著水鏡中的畫面,他彷彿看到了千年之後,無數後輩捧著自己的詩作吟誦的樣子,他的志向或許於當代不展,他的詩文萬世流傳!

李白朗聲大笑,語氣裡有無盡的恣意: “天生我材必有用,白懂了!”他甩袖舉酒,“敬詩文,敬知己!"

中唐。

白居易手指輕顫: “這些都是,李白的詩……”政治上的李白是幼稚的,詩歌上的李白卻永遠都是高峰!

枯坐在床上的李賀眼中迸發出光彩,詩,也可立道,也能名世。

韓愈揮毫潑墨, “文心”二字似有灼灼光彩。

諸天萬朝的文人沉浸在影片的炫目裡,原來在後人看來,詩文也是重要的,千載文心,始終都被承認。他們忽然找到了人生的新路,若無法走上仕途,著書立說,為後世留一段文脈,是否也能證明自己曾經來過?

一時之間,各路文人創作熱情高漲,這這也導致後世的典籍多了許多本,而學生必背篇目也是蹭蹭蹭往上漲。

興慶宮。

李隆基靠在椅背上,表情隱隱有幾分怔然,這就是李白的魅力嗎?這就是詩歌的魅力嗎?比他的開元盛世還要長久,比他的功業還要令人傳頌?他猛然站起身來:

“快,給李白傳旨,讓他入宮,儘快入宮!”

這樣名望的詩人,若棄用他,天下人都不會答應!可是,已然知曉一切的李白還會入宮嗎?李隆基的心裡忽然有些不確定了。

太極宮。

李世民嘆了一口氣: “我本覺得繡口一吐,半個盛唐之語有所誇大,現在看來,沒有李白的大唐,怕是要失色不少啊!"

長孫皇后也是感慨:“李太白錦心繡口,竟是將前代的詩人都比了下去,有這樣一位天才詩人,也是大唐之幸。"

“是啊,”李世民頷首,如水鏡所說,大唐成就了李白,李白亦為大唐增輝,後人若想起李唐盛世,半數的目光,都要落在他的身上吧!

“只是,”他眉心微蹙,“那安史之亂,楚棠語焉不詳,朕的心中總是不免擔憂。”

“兒孫之事我們無法管,左不過現在是貞觀年間,二哥你再受些累,把孩子們教導好些,總能補救一二。"

“只能如此了。”他揉揉眉心,看著跪在殿外的李治,心裡還是覺得火氣蹭蹭直冒。

未央宮。

劉徹拿眼睛去看堂下的司馬相如,眼神頗有些耐人尋味。接收到目光的司馬相如心頭一跳,緩緩打出一個: "?"

“長卿啊,”他笑容和善, “於詩賦上,卿還需多多用功才是。”"陛下?"

司馬相如發現自己有些跟不上這位頂頭上司的腦回路。對側的衛青目露無奈,裝作沒看見地別開臉。

陛下又開始犯紅眼了。

果然,劉徹慷慨解惑道: "難道卿不想被後人稱讚繡口一吐,就半個大漢嗎?"

司馬相如:???

陛下您是不是太看得起我了?

如果您覺得《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www.51du.org/xs/367680.html )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新增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