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言情 >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 章節目錄 第55章 琵琶行5

第55章 琵琶行5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終南山。

杜甫輕嘆一聲,目露感佩: “士子官身而能將倡女引為同調,確實不同流俗。”他想起後來的他寫的那些詩,民中疾苦甚,如何不需要詩人士子來吶喊呢?太極宮。

李世民重新審視白居易的這首詩: “平等、民主,原來在後世眼中,官人士子與歌伎是平等的麼?"

但,這不對啊!

長孫無忌等人猶疑不定,士農工商,士人清貴,是引導教化者,怎麼能和倡女平等呢?況且人有貴賤之分,其間自有品級,就像那講解中的官袍顏色,等級尊卑從服色上便有界定,平等,難道他們能和陛下平等嗎?!

未央宮。

不是第一次聽到類似的話了,劉徹想起第一次注意到“偉人”這個稱呼時,曾經疑惑過到底什麼樣的人能夠直接被稱為偉人。現在他咂摸出點味來,依後世看,所謂“偉”,怕不是將所有的萬戶侯視為糞土,再造一個人人平等的新天!

劉徹悚然一驚,他突然不能確定,水鏡的出現到底是福是禍了。

咸陽。

嬴政沉吟良久: “民主……民可以做主?”

他一直知道楚棠的立場從來不在帝王,哪怕對方提到自己時態度甚至稱得上一句欣賞,但是一旦涉及所謂國政,她就又換了一種姿態,難道她對帝王將相等閒視之的態度,便是因為所謂的民主嗎?

嬴政盯著天空中的水鏡,抬手按劍,眼中晦暗不明。

【白居易名為“樂天”,但他其實並不是一個樂天派,從這首詩裡就可以看出。他曾將自己的詩分為諷喻、閒適、感傷、雜律四類, 《琵琶行》被他定為感傷詩,這首詩也代表了白居易詩歌的一個轉折,標誌著他從鋒芒畢露的諷喻變為閒適與傷感,何以他的思想會產生如此大的變化?】

"應該是他作諷喻詩,觸怒了聖明,被貶之後一蹶不振吧?"

雖然已經稍稍改變了對武則天的態度,但駱賓王的固有思維卻是客觀存在的,先前,他就是因為上書諷刺武后專政而被貶,一聽水鏡裡的話便先猜測起來。

這個問題幾乎算是明示,眾人並不意外,也就是白行簡和元稹緊張了起來,因為擔心兄長/好友。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大家把記憶調到杜甫的時間線上。】

太極宮中的李世民心裡一緊,杜甫的時間線是什麼?是安史之亂大唐衰落!他就知道,一旦講到唐朝詩人,他這頓焦心就是免不了的。

長孫皇后知道他的想法,藉著袍袖的遮掩輕輕拍了拍他的手背以示安慰,李世民回過神來衝她笑笑,繼而凝眉盯著水鏡,神情有幾分凝重。

白居易也是心中惴惴,不止是他,安史之亂太過慘烈,杜甫的一生則與家國動盪相連,觸目驚心幾乎令所有唐人為之色變,白居易緊隨其後,難道大唐又有波折?

【杜甫去世於大曆五年,自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勢力坐大,威脅中央,朝中有識之士力主削藩,唐憲宗也有這個意思,但是地方藩鎮有兵有權有錢有人,並不是待宰的羔羊,更別說他們其實並不把中央放到眼裡了。】

【時任宰相的武元衡是個主戰派,支援暴力削藩,當時有個節度使叫吳元濟,他趁機謀反,皇帝就派武元衡平叛,這引起了吳元濟同黨的恐懼,於是他們一不做二不休,決定刺殺武元衡。】

什麼?!

太極宮中的李世民眼神一凜,刺殺宰相?他們怎麼敢的!!

白居易也是目露錯愕,武元衡正直忠誠,頗得聖眷,其人又有文采,寫過《孔雀》之詩,他曾與對方有過唱和之誼,算是半個友人,武元衡後來竟然遭此橫禍嗎?

最為懵逼的就要數武元衡本人了,他也知白居易的詩才, 《琵琶行》一出簡直令他驚為天人,他正循著詩意一詠三嘆,誰成想這詩還跟他有些關係?!

武元衡心下微沉,藩鎮作威作福不是一天兩天,那吳元濟更是早有反心,若那些宵小當真將矛頭對準他,他恐怕難以善了。

果然,楚棠接下來的話印證了他的猜測――

【元和十年,天色未明,武元衡出門上朝,剛出門沒多久,就被隱藏在暗處的刺客殺死了。】“砰!”

李世民一拍桌子: “亂臣賊子藐視皇威!”

一朝宰相,竟然在上朝的路上堂而皇之被人殺害,這分明是向朝廷宣戰,不將朝廷放在眼裡!

長孫無忌等人也是面面相覷,賊子野心固然可以料想,出乎意料的是那些賊人竟然得手了!天子腳下,宰相遇刺,這意味著什麼明眼人都知道。

天寶禍亂,竟延及如斯。

未央宮。

劉徹驚訝了一瞬,隨即冷笑道: "今日敢刺殺宰相,明日是不是就敢刺殺皇帝了?"由於漢初的七國之亂,劉徹可以說對地方割據勢力非常敏感了。

咸陽。

嬴政眸光微冷,他和劉徹想到一起了:敲山震虎。那些節度使刺殺的哪裡是武元衡,分明是要以此震懾皇帝!

階下的李斯心裡一涼,下意識想要摸摸自己的後脖頸,隨即反應過來自己完全不必如此,大秦不是大唐,陛下英明神武,天命所鍾,怎會放任宵小作亂?

他想起之前朝堂上關於分封還是郡縣的爭論,再次佩服起陛下的眼光卓越。

唐朝。

武元衡聽到意料之中的答案眉眼微闔,既然選擇了支援削藩,他就早已經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是……

他咬牙,捶床大嘆: “我死不足惜,可是,難道朝廷當真無法左右藩鎮賊子嗎?!”淄青。

李師道心中不可抑止地怦怦直跳,水鏡沒有明說,但是他自己心裡還不清楚嗎?與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勾結的人,正是他和成德節度使王承宗!

他心中又喜又懼,喜的是自己竟然當真鬥過了武元衡,懼的是,水鏡講這件事宣之於眾,武元衡和皇帝必將設防,再想得手就沒那麼容易了。

李師道定了定心神,趕忙坐回桌案後,開始給王承宗寫秘信。事已至此,他們不能坐以待斃。

皇宮。

唐憲宗李純臉色鐵青,他當然知道,吳元濟之同謀敢刺殺武元衡,除了怨恨其力主削藩之外,最重要的還是為了震懾自己這個皇帝。

堂堂宰相在上朝之路上被殺,這是打朝廷的臉,打他的臉!李純幾乎立時就想下令搜捕叛賊先發制人,可是……他捏緊拳頭,藩鎮勢大,不能輕易撕破臉,就算他早想削藩,也不能操之過急。

"可惜武卿……"

他又恨又嘆,儼然已經預料到了自己未來會做出何種選擇。

【一同被刺殺的還有當時的御史中丞裴度,不過他比較幸運,只是受了傷。順帶一提,裴度也很厲害,繼任武元衡為相,還平定了淮西叛亂,輔佐憲宗實現了元和中興。

裴度和韓愈是好朋友,裴度出征的時候韓愈曾以行軍司馬的身份隨行,韓愈也是個好厲害的人。】

太極宮。

李世民的臉色總算好了點,大唐還有中興之主,還有裴度武元衡這樣的忠臣才士,也算不枉了。

相府。

聽到這裡的武元衡微微一笑: "不愧是裴中立。"

裴度是貞元五年的進士,頗有俊才,與自己一樣支援削藩,武元衡對他非常欣賞,得知裴度在刺殺中倖免於難,甚至蕩平淮西成為中興之臣,武元衡心中高興極了。

尤其淮西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能一舉殲滅,天下勢力也會震顫,裴中立可謂是居功至偉!他大笑: "淮西宵小,死有餘辜!"

另一邊,裴度聽到自己輔佐中興之主併名留青史,心中有一瞬開心,隨即想到武元衡的遭遇,到底是高興不起來,低嘆一聲:

“武相忠貞之士,卻被公然殘害。”

他向來敬佩武元衡的為人,此時得知後事,早已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安排人手保護宰相安全。只是……這樣舉國震驚的大事,不知陛下會如何處理。

北宋。

聽到偶像名字的蘇軾彷彿受到了神的召喚,神情激動地站了起來,語氣憤憤不平:

“韓文公怎麼厲害你倒是說啊!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這些難道不值得講一講嗎?"

韓文公的厲害應當被天下人知曉!楚棠你不說讓我來說。至於被一筆帶過的偶像韓文公本人則是沉著臉在案前走筆如龍鋪紙上疏:

"淮西局勢已明,反叛之心昭然若揭,不明者唯陛下之決心……"

而楚棠末了誇他的那句話,他根本沒聽見。

【宰相遇刺的訊息使得朝野大譁,藩鎮勢力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反側”之心。白居易是個熱血青年,又曾與武元衡有過詩歌唱和,當即就上書要求徹查。

按理說這次刺殺有複雜的政治背景,大家都心知肚明,偏偏白居易要去當這個出頭鳥,所以很快就被朝臣揪住小辮子,說他不是諫官,沒有進諫的資格,說這些話有越級言事之嫌。】

“荒謬。”

劉徹翻了個白眼,越級言事是官場大忌不假,但宰相遇刺是何等大事,忠直之士人人慾言可言,白居易分明是過於耿介。

平心而論,劉徹也不喜歡忤逆自己的人,但白居易是後朝之臣,又有此血性,他還是不吝自己的欣賞。

淮西。

節度使吳元濟自從得知自己必敗便心懷憤憤,此時聽到這裡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 “平定了叛亂又如何,皇帝不還是不敢拿我等怎麼樣嗎?"

就算最後被剿殺,但自己還是拿捏過皇帝!

皇宮。

李純負手,平靜的面容下是一片暗湧,楚棠所謂複雜的政治背景,不過是帝王與藩鎮之間的一次博弈,他之選擇,是謀定而後動。

不過,既然已經提前得知了後事,李純也斷沒有放任自己被拿捏的意思。一揮袍袖,他傳令:“宣武相與裴御史進宮!”

他是史書認定的中興之主,這一回,他必將贏得更為漂亮。

小院裡。

白居易聽到那句“槍打出頭鳥”,自嘲地笑了笑: “我之罪責,何止此次‘出頭’?”

如果您覺得《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www.51du.org/xs/367680.html )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新增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