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言情 >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 章節目錄 第41章 登高8

第41章 登高8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村縣零落,田地財物聚集於高門商賈之手,百姓生活愈發貧困。可是皇帝在幹什麼呢?"凌晨過驪山,御榻在端噪”,“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危機已然浮現,統治者卻還在醉生夢死。

我們知道,安史之亂的爆發的原因有很多,簡單來說就是封建社會內部矛盾激化。但是作為帝國的統治者,李隆基的昏聵要負很大的責任。

安祿山是胡人,唐朝氣度雍容,外族也可做官。他投身軍旅,因為違抗軍令導致兵敗,按理要被處死。宰相張九齡為正軍律,又看出安祿山又謀反之相,就力主殺掉他,但唐玄宗覺得安祿山是個人才,一意孤行把他放了,後來還讓他當上了平盧節度使。

節度使本來是地方軍事長官,後期權力慢慢膨脹,兼管地方行政、財政,相當於是土皇帝。】

威陽

贏政一聽眉頭就皺起來了,楚棠用的名詞不是他熟悉的,但不影響理解: “軍事也就罷了,非常時期行非常之政,君王若能節制,偶一為之並非不可。可行政、財政一併交出,若一旦有異心……"

剛剛統一六國的始皇帝對這個問題非常敏感。未央宮。

劉徹也是蹙眉,這個說法很難不讓他想到大漢的封國,頗有些嫌棄地搖了搖頭,朕的推恩令白推了。而且……

“讓胡人當節度使,這氣魄,朕真是望塵莫及。”

還土皇帝,皇帝只能有一個!

劉豬豬,老陰陽人了。

【安祿山當節度使之後將一件事情設定為主要目標――討李隆基歡心。他蒐羅了大量珍禽異獸、珠玉寶貝送到皇宮,還用陰謀手段將附近少數民族的首領將士騙過來殺了,充作自己的軍功。

安祿山還是個靈活的胖子,胡旋舞跳得非常好,唐玄宗很喜歡,嗯.…有一種綵衣娛親的感覺了。畢竟後面李隆基還讓楊貴妃認安祿山為義子,允許他隨意出入內官,真是親親熱熱的一家三口啊!】

此話一出,李世民當場大罵: “此等曲意逢迎的小人,李隆基不僅委以重任,還……”他都說不出口!

秦皇漢武也是沒想到還有這麼一出,這李隆基還真是每次都會重新整理他們的眼界啊!

就,挺難評的。

興慶宮。

李隆基聽到楚棠毫不掩飾的諷刺,再一次氣得暴跳如雷。在內殿的楊玉環想象了一下水鏡的描

述,當場將桌上的珍玩扔到一邊。

安祿山亂臣賊子,比她還要大一輪呢,她不要這種義子!可是,楊玉環心裡又湧出一陣悲傷,若是陛下讓她認,她又能說什麼呢?

【李隆基對自己的親兒子不怎麼樣,對安祿山這個樣子倒是好得很,心裡一高興就又附贈了兩個節度使,於是安祿山一人總領三鎮節度。

當然了,安祿山能當上節度使,李林甫其實也出了一份力。唐朝的節度使可以當宰相,李林甫怕別人威肋到他的相位,腦袋一拍,舉薦了安祿山,因為他是胡人,文化低,沒法當宰相。好一個小機靈鬼!】

咸陽。

贏政已經很久沒有這種欲言又止的感覺了:“李隆基的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讓異族一人總領三鎮節度使,國家安危就是兒戲麼?"

未央宮。

劉徹絕倒:“一個宰相,一個皇帝,親手扶植了一個反賊,朕今天算是開了眼了。”太極宮。

李世民的臉色黑得能滴出水來,捏著拳頭一言不發。長孫皇后有些擔憂地看了他一眼,柔聲輕喚: “二哥…”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氣,再開口語帶輕顫: “主上昏聵失政,宰相只為己謀,異族擁兵自重,這樣的大唐是什麼盛世?!觀音婢,我們大唐怎麼會有如此荒唐的皇帝啊!"

他想罵安祿山,想罵李林甫,可最後的最後,他發現最該罵的還是李隆基。若非李隆基沉湎聲色、荒廢朝政,朝局豈會混亂至此,使賢士幽寐、奸佞當道?

洛陽。

李白與杜甫同樣各自心驚。他們如今畢竟沒有入朝為官,這種宮廷之事知曉得也不甚清楚,誰能想到,未來發動叛亂的安祿山,竟是宰相李林甫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推舉上來的呢?還擔著個陛下與楊妃義子的身份!

"李林甫亦是國賊也!"

杜甫聽自己考試,李林甫兩次從中作梗,心中早已氣憤,但畢竟還未發生,他又生性豁達,可如今聽到這個訊息,卻是忍不住咬牙切齒了。

李白也是擰著眉滿臉厭惡:“為一己謀,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小人行徑!”

想起水鏡說的賢相張九齡,他又嘆了口氣, “張相國之肱骨,眼光卓絕,先一步看出安祿山有不臣之心,可惜陛下並未採納。"

杜甫想著那王座上的君王,此前自己一直以為他是個聖明天子,誰普想到人心易變,聖主失察。他不無失望地搖頭: “陛下,糊塗啊……”

李林甫就算再勢大,舉薦異族領軍鎮,難道就沒有別的大臣會反對嗎?皇上若願意多聽取幾個人的意見,哪裡會有此一遭。兼聽則明,偏信則闇;親賢臣,遠小人,先輩諄諄之言,怎麼陛下就是忘了呢?

相府。

被軟禁在府中的李林甫從聽到自己整出“野無遺賢”的事就開始皺眉,聽到安祿山謀反更是驚得坐了起來。

是的,他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他想穩固相位,可這都是建立在玄宗還是天子的基礎上。但安祿山竟然謀反了,水鏡還將自己提議外族當節度使的事抖出來!

凡是奸小必惜嘴上聲名,李林甫當然也不例外水鏡將這等事抖出來,他的罵名,絕對不會比安祿山少!

水鏡啊水鏡,你可害苦我了!

【不過安祿山對李林甫到底有幾分忌憚,對他言聽計從。後來楊國忠使了些手段排擠掉李林甫,自己當上宰相,就沒有這麼高的手段了。安祿山覺得他就是個小人,根本不帶怕的,兩人互相看不順眼。】

聽到這裡的李林甫冷哼一聲: “楊國忠,流氓小人,也配登上相位。”

同樣被軟禁的楊國忠聽到自己最後真的扳倒李林甫,當上宰相的訊息心中就是一喜。他早就看李林甫不順眼了,等自己當上宰相,一定要給李林甫點顏色看看。但很快他就高興不起來了,水鏡一出,別說當宰相了,他的小命還能不能保住都難說。

【楊國忠對內把李林甫的骯髒手段學了個十成十,併發揚光大。比如說,關中發生了水旱災害,朝廷該賑災吧。楊國忠對李隆基說沒事沒事,都是小問題,沒有影響收成,陛下您安心玩著吧!李隆基一聽,那敢情好,就沒有管了。於是關中百姓又送了,民怨沸騰。】

咸陽。

贏政抿唇,不做評價。

太蠢了!套用楚棠之前說過的話,一個敢說,一個敢信。劉徹一攤手,確信了,李隆基真的是昏了頭。

太極宮。

李世民的胸口不斷起伏: “荒唐!荒唐!”李隆基,他的腦子被狗吃掉了嗎?!

【但楊國忠說中了一件事,安祿山要謀反。但李隆基沒信,等到范陽起兵的訊息傳來,李隆基第一反應是有人造謠。後來叛軍長驅直入,渡過黃河攻佔洛陽,窺伺長安。

本來長安也不會失守,郭子儀、李光弼兩路大軍連克河北十幾個郡,截斷了叛軍的後路。大將哥舒翰據守潼關,等待時機。到時候大軍集結,幾面夾擊,叛軍直接玩完。

但楊國忠擔心哥舒翰打勝仗回來自己相位不保,於是跟唐玄宗說通關外的叛軍不堪一擊,玄宗一

聽,接二連三派人催哥舒翰出關迎敵。哥舒翰知道出關必敗,但君命難違,只好痛哭一場,帶兵出關,正中叛軍的埋伏,二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李世民啪地一聲,重重地將拳頭捶在桌案上,周身怒氣四溢。堂下的大臣心裡一凜,紛紛拱手相權:

“陛下息怒啊,可別氣壞了身子。”

一旁的長孫皇后也是抓住他的手勸慰:“是啊二哥,你在這裡生氣,也不能改變分毫。水鏡既然是投放到歷朝歷代,想來那玄宗朝也能看到,說不定一切還未發生呢!"

李世民以手掩面,不覺哭了出來: “良將守國,奸佞進讒,天子獻關。李隆基怎麼對得起浴血的將士,怎麼對得起大唐的百姓?!"

兩次聽到功敗垂成的郭子儀虎目圓睜,眼中幾欲噴火:“楊國忠,可恨!”哥舒翰亦是氣得一刀削下桌角: “賊子當誅!”

他們不敢罵那昏聵的君主,只好罵進讒言的奸臣,可心中到底是生出了幾分怨懟。何昔想,大好形勢,竟是被君王親自斷送。

【潼關失守,長安危急,李隆基倉皇入蜀,所以才有後來杜甫詩中的一切。大家會發現,在杜甫經歷中年危機的時候,大唐,也在經歷一場中年危機。詩人的命運,沉浮於時代。

他九死一生奔赴鳳翔,拜見新君,帶著大唐隆興之願,軍民浴血,換得其後危局稍解,而朝堂後宮,唐肅宗的寵妃已然勾結宦官,密謀除掉良臣,還攛掇著肅宗賜死自己的兒子。哦,唐肅宗還罷過郭子儀的兵權。

前朝後宮鬧成一團,可安史之亂還沒有結束啊!國家尚在危機之中,廟堂之上卻猶自勾心鬥角,不顧家國百姓,這就是君王。】

楚棠最後一句話諷刺意味十足,可是秦皇漢武等人卻沒有一點生氣。唐朝兩個皇帝的操作實在太秀下限了,李隆基堂堂天子,輕信奸小誤判形勢;唐肅宗亂世登基,不思光復,反倒任由寵妃宦官為非作歹,讓救時之將寒心。

李世民的胸口劇烈起伏:“繼位之君如此,大唐何往……”

明朝。

朱元璋面露嫌棄: “國家尚在飄搖,這群人卻只知道爭權奪利勾心鬥角,叛軍鐵蹄下的百姓除了杜工部又有幾個人看到?"

他逮著機會教育兒子: “這李隆基開門揖盜,唐肅宗寵幸宦官,任由張皇后把持朝政,安史之亂不僅讓唐朝形勢急轉直下,還帶出此後上百年疽癰,你們要吸取教訓,不能做出這樣的荒唐事,要不然老子削死你們!"

說完他還意味深長地看了朱棣一眼,既然水鏡說朱棣會當皇帝,朱元璋雖然不爽,但還是勉為其難地教導了一番。

朱棣被這一眼看得哪還敢說話,乖乖跟著自家大哥行禮: “兒子記住了。”

洛陽。

杜甫表情怔怔:"怎會如此……"

他一直以為是安史叛軍有多厲害,才使朝廷軍隊久攻不下,可聽水鏡說來,哪裡是叛軍厲害,分明是朝廷昏聵,自毀長城!

蔓州。

老年杜甫老淚縱橫,當年熟知的種種再一次被抖落出,他的心備受煎熬。這些年漂泊所見的黎民苦又歷歷浮現在眼前,廟堂之上明爭暗鬥,四野百姓水深火熱:

“何時重見聖明君……”

【後來安史之亂平定,但國家已經元氣大傷,後來雖然又續了一百多年的命,但具體情況,大家在歷史書上也看過。藩鎮、宦官、黨爭,盛世之期,再難見了。

王朝飄搖,杜甫的命運亦是蹭蹬。流徙輾轉的杜甫,就像此時兀自沉浮大唐。後來杜甫也想重入長安,但沉痾未起,性命憂危,只好暫居夔州養病。

萬里悲秋,可能悲的不只是秋,他的人生與大唐的國運,也走到秋天了。】

中唐。

白居易不暇感嘆,面色染上幾分凝重: “楚姑娘的意思是,大唐中興無望?”

元稹同樣變了臉色: “當今陛下並非昏聵,只是楚姑娘所說,藩鎮、宦官、黨爭,軍鎮長官擁兵自重,宦官矇蔽聖聽,黨爭互相伐異,竟是個個都能看得苗頭,形勢不容樂觀。"

兩人一齊沉默了下來,他們是朝官,讀聖賢書,食君祿就要擔君事,哪怕中興無望,也總要竭盡所能。

晚唐。

李商隱悵望著樂遊原上的清秋景,日近黃昏,夕陽無限好。他自己就是黨爭的受害者,朝堂洶湧,軍鎮自重,宦官干政,大唐,當真到了日薄西山之時?

【“我在路中央,生理不得論。”杜甫的一生,正是大唐王朝的縮影。他從盛唐走來,看過開元全盛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大唐的底氣,盛唐最為天才的詩人之一與他的國家一起凌駕於整個封建王朝之上,豪情萬丈。

而後,他在蹭蹬間發現繁華之下的瘡痍,干戈起,盛世傾,詩人怨。詩以言志,杜甫寫的是自己的感受,寫的是眼見的黎民血淚,也是這個時代。

什麼叫詩史?我們將杜甫與大唐等而觀之,他的命運與家國興衰緊緊相連,意氣風發是盛唐,顛沛流離,是國運漸衰。他的詩、他的一生,恰是半個大唐的盛衰史。】

北宋。

歐陽修遍觀全書,又與眾賢士修撰唐五代史此時他對楚棠的講述感受頗深:

“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杜工部安史亂後所作,真有怨怒之聲。"

一齊修史的宋祁也不無感嘆地點頭: “杜工部離開夔州之後,先後流於荊、湘之地,有‘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之句,唐代雖有憲宗中興,卻畢竟無法再望貞觀、開元,其勢若此,盛衰翻覆,詩中可見。杜詩之史筆,由此可見。"

洛陽。

青年杜甫心中惆悵不已:“大唐如今繁盛至此,若不是有水鏡這等機緣,誰又能料得到將來呢?"

李白同樣悲憤:“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由盛轉衰,原來只在一夕之間。我之早亡,竟可算得上是天幸了。"

他一笑,眼中不無諷刺。

杜甫忽然站起身,神情中透著堅定:“我要入長安。”

李白頗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杜甫抿抿唇,臉上是青年人特有的執拗:

"國家之危近在眼前,若陛下聖明,聽得水鏡示警,誅奸佞而勉政事,我自當求仕進而盡綿薄;若……陛下仍舊不察,那邊便用我的詩筆,罵權奸,書民困!"

"好!”李白大笑起來, “好一個杜子美!我與你同去!"“太白兄你……”杜甫有些意外。

李白輕輕一笑:“李白是大唐的李白,不該只染盛唐之光修身,而不為盛唐平天下。危時已窺,正當為國事起、為蒼生起。"

“說得好!”杜甫朗聲一笑, “你我二人同去!”

【杜甫與李白,是大唐最耀眼的雙子星。李白為自己給出的自畫像,是一隻大鵬。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但九萬里風鵬正舉,青天大道尤不得出。

所以他又哀嘆: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杜甫給自己的自畫像,則是一隻沙鷗――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沙鷗。極大與極小兩種意象,或許折射出兩位詩人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時代印記。

但大鵬困折,沙鷗飄零,兩位天才詩人最終都沒有實現最初的理想。從《望嶽》道《登高》,從24歲到56歲,從盛唐到亂世,到底需要走多久?

大曆三年,杜甫出峽,但未來該去哪裡,他也不知道。他有的,只是江上一葉孤舟。晚年漂泊,凍餒難言

大曆五年,冬。老病交加的杜甫在那葉孤舟上溘然病逝。他沒有去到長安,也沒有回到家鄉。沙鷗零落於天地,而大唐,也像這葉孤舟,在歷史的長河上浮沉飄搖。】

初唐。

聽完自家孫子的一生的杜審言捂著眼睛落淚。他尚在壯年,大唐也僅傳三四,可他卻在水鏡上看到了自己孫子的漂泊孤苦、凍餒病逝,看到了大唐由煌煌盛世走向衰薄。

為什麼兩首詩的風格會相差這樣大呢?是因為孫兒餘下半生,全是血淚;因為大唐餘下年歲,動盪不已。

“我寧願孫兒不做這個詩聖,不寫詩史啊!”

他想起楚棠之前唸的一句詩,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丘山。可如果可以,屈原寧願不要這辭賦高懸,也不願見得楚都傾頹。他也寧願自家孫兒,永遠是裘馬輕狂的五陵年少。

蔓州。

家人伏在他的肩頭哀哀地抽噎,杜甫枯度的手輕輕拍著他們的肩膀,似是安慰,又似是倉惶。從青年到老年,從盛世到衰退,他眼看著時光流逝,自己卻無所作為;眼看著國運傾頹,自己卻不能濟世安民。

"飄飄何所似,天地―沙鷗。可惜,這樣的沙鷗,不止老夫一人。"興慶宮。

李隆基呆呆地坐在御座上,連高力士叫他都沒有聽見。大唐,真的會變成這樣嗎?他明明才自得於自己創下的盛世,僅僅因為他寵愛一個妃子,喜歡一個可心的臣子,大唐便亂了嗎?

他半生殫精竭慮,享受一下又怎麼了?

“殺了他們,”他目露兇光, “安祿山、李林甫、楊國忠,都是因為他們這些亂臣賊子。殺了他們,大唐就不會亂!"

御座上的君王似瘋了一般,撐著椅靠起身,想要去手刃那些國賊。

"殺了他們,朕就還是明君……"

"陛下,陛下悠息怒,奴才這就去傳旨……"

高力士手忙腳亂地將他拉住,話音未落,一個內侍便從殿外滾了進來,撲通一聲跪下,張張惶惶地開口:

"陛……陛下!驛站急報,安祿山在押解入長安的路上被譁變的軍士殺死,李相和楊大人也被黃衫客潛入家中刺死,兩邊府邸全都亂套了!"

唐朝的黃衫客,還殘存著秦漢的遊俠之風,最是嫉惡如仇,聽了水鏡的講述早就義憤填膺,竟不遮掩,於長安城中白晝殺人。

李隆基聽罷第一反應是怒,那些軍士和黃衫客竟敢如此大膽,藐視皇威!但很快他就平靜下來:

"死了正好,免得朕動手,殺了這三個賊子,朕還能……"話未說完便被一人高聲打斷: “您不能了!”

李隆基驚愕地抬頭,就見想來謹小慎微地太子李紹(李亨)領著一隊人馬持械闖入,人群中還有一些眼熟的皇族勳貴。

李隆基的眼神銳利起來,顫著手指著他們,不可置通道:“你們……你們想幹什麼?”

李紹冷笑一聲:"父皇,水鏡示警,悠失德於大唐,引發民怨,還是發下罪己詔,退位吧。"

“哼,孽子,你想做唐肅宗嗎?唐肅宗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朕是你的父皇,是大唐的天子,你這是大逆不道!"

李隆基氣得破口大罵,李紹對他的態度並不在意,揮手讓手下控制住殿內諸人,他持劍上前:“君舟民水,父皇還是順應民心,下詔吧!”

太極宮。

李世民掩面長嘆: “朕馬上征伐,繼位以來夙興夜寐,民有一憂,則三省吾身,恐百姓遭難。每讀史書,不由恨秦二世昏庸、桓靈無道、煬帝暴虐,何普想大唐會有李隆基這般後輩君王,一手開創盛世,又一手斷送國運。"

他想起楚棠說的,無論李隆基的粉還是他的黑,都希望他能早死。李世民覺得他們說得沒錯。

“李隆基,你為什麼不早些死啊!”

武周。

武則天揮了揮手: “將李隆基貶為庶人。”

堂下的李隆基渾身一顫,不可置信地抬頭: “皇奶奶,您不能…”

“朕為何不能?!"武則天眼中精光湛湛, “水鏡示警,萬民皆知,難道你還想安安穩穩地做你的唐玄宗?"

"孫兒……孫兒還有開元盛世!"

“但你還有安史之亂!"武則天毫不留情地打斷他的話, “你以為,天下人敢讓你冒這個險麼?"

“帶下去。”

李隆基頓時慌了神,他再成熟心智再冷靜,也只是個少年人,當下便哭喊道:

"不要!祖奶奶,孫兒知錯了,孫兒不是那個李隆基,孫兒不會寵幸奸佞,祖奶奶……!"

哭喊聲漸漸遠去,武則天長嘆一聲,靠坐在軟榻上,眼中略顯疲態。一個豐麗的身影走了出來,不輕不重地按上她的額角:

“母親。”

武則天閉著眼睛,略略往後躺了躺: “朕可以還政於李唐,卻不能將江山交到一個半生昏聵之人的手裡。"

她悠悠嘆息, "太平,你若是個男兒身便好了。"

太平公主眼神微頓,隨即輕輕地笑了起來: “母親,您不也是女子麼?”武則天嘴唇微動:"這不一樣……"

插入書籤

如果您覺得《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www.51du.org/xs/367680.html )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新增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