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言情 > 直播初中歷史從人類起源開始 > 章節目錄 第67章 67. 第六十七課 南朝煙雨

第67章 67. 第六十七課 南朝煙雨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一切的一切都正如扶蘇先前推論的那樣,就像是他早已看透的命運的軌跡般。

許多年紀小的公子公主都對他們大兄投以憧憬仰慕的眼神。

扶蘇很不好意思。

他感覺這其實應該是……但凡瞭解政事,稍微有那麼點政治敏銳度的人就都能看出來的。

弟弟妹妹們那眼裡的崇拜不是假的,被這麼看著,讓他有種赧然。

……嗯,一定要更努力,不辜負父的期待。

東晉滅亡,這一課的第一個部分也算是正式結束了。

第二個部分的“南朝”只有一點點,連半頁都不到,李曉詩打算一言概括。

“在公元420到公元589年,一百多年的歷史中,華夏南方的這些政權更迭很頻繁,前後一共出現了四個朝代,分別是宋、齊、梁、陳四朝,他們的都城都在建康,歷史上把他們統稱為‘南朝’,和之前提到的北朝相對應。這也是朝代歌裡的魏晉‘南北朝’‘南北朝並立’。”

課本上內容不多,老師講的也簡單,所以李曉詩說的也不多。

但觀眾們聽著卻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了。

哪怕是不認字沒見識的老百姓們,聽這些話也不覺得真有那麼簡單。

他們都是生活在“歷史”中的人,他們比誰都更能清楚地從這三言兩語的描述中得出、李曉詩這樣的後世人所體會不到的東西。

比如,在一百多年裡,交換更迭了四個朝代。

……那每個朝代的時間得有多短?

時局、社會,得多動盪?

每個王朝又有多少皇帝?

他們得是什麼樣子——才能讓皇權更替得這樣頻繁?

不能細想,一想就感覺又是艱辛。

觀眾們看著天幕,李曉詩的眼神依舊清澈,看起來還有點高興:“宋是南朝國家領土最大的一個朝代,而且在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三十年裡,他們輕徭薄賦,江南地區民殷國富,社會比較安定。”

大家都看得出,她是真心真切地在為這段時間老百姓和社會感到高興。

但,除了沒心沒肺之人和懵懂無知的小孩兒,沒有人能輕易做出相同的表情。

用天幕的話說,他們是生活在“封建王朝”中的人——所以他們清楚地知道,三十年,三十年的兩個皇帝,真的能讓社會安定嗎?

三十年而已,又能改變什麼?

更別說,四個皇朝一百多年,其中一個的兩位皇帝就佔了三十多年,那剩下的又該有多短?

李曉詩道:“南朝時候地方貴族和將領勢力都很大,梁武帝蕭衍起兵奪得帝位後,放縱皇族和貴族官僚等剝削百姓,政治日益腐敗。後來又有了大規模的叛亂,建康失守了。江東最富有最安定的地區遭到了戰火侵蝕,百姓們被燒殺搶掠,導致千里之內杳無人煙。從這裡開始,南北朝的對峙中,南朝就開始處於明顯的劣勢了。”

“這一課的第二部分,南朝的政治到這裡就結束了。”

李曉詩話音落下,李世民也收起了拿出來賞玩的字帖。

他再一次認識到了李曉詩生活的環境有多麼安定和諧。

連“粉飾”都粉飾得這樣不加遮掩,明明是給少年少女學史,卻對真實存在的事情避而不提,只說好的一面——宋武帝宋文帝固然不算特別壞,但宋的其他皇帝裡,有哪怕一個是稍微算“好人”的嗎?

還有蕭衍,就只說縱容,卻不說那些可惡的行徑。

教給李曉詩這樣的小姑娘的,只有“宋”好的一面,卻不說壞處。

到了繞不開的,比如胡人南遷亂政,南朝政權更迭,會提,卻是換一個概念,春秋筆法,再一筆帶過,完全不像秦漢那樣把矛盾和衝突都剖析清楚,才好讓學生對這個有深刻的認識;反而還會因為說得模糊,沒什麼特點,讓她即便想起“南北朝”,也說不出什麼大的問題,只會覺得“啊,有這個朝代”,內容上還可能有點模糊。

不過即便是這樣,誰也不能說教的不對,畢竟這確實是事實。

只讓少年人認識到積極陽光向上的一面,這種教育方式不能說錯,只能說在他們這裡是做不到的,畢竟要以史為鑑……或許只有李曉詩生活的那個時代,才能讓這些孩子們無憂無慮陽光向上的成長罷?

只讓人忍不住唏噓。

李曉詩卻已經說到了下一個部分。

“大家都知道,在秦漢時期,都是以咸陽長安洛陽這些地區為主要發展中心的,所以南北方的經濟很不平衡,黃河、河水流域,經濟發達,是全國的重心,江南地區地域寬大,卻沒什麼人,生產力都很落後。”

李曉詩對這一部分明顯更感興趣,因為她覺得南方確實是個好地方,如果大家能早點知道,早點開發,可能就會有更多人能早點過上好日子。

明明現代南方好像才是最富有的,除了首都,大家都喜歡往南方去,不管是和外邊的國家交流還是一線城市的數量,好像都是南方更多。

而且之前看電視也知道大宋也很富有,南宋尤其。

李曉詩很熱切:“在西晉的衣冠南渡之後,大批大批的北方人民為了躲避災禍來到南方,他們帶來的不只是人、大量的勞動力,還有更多北方先進的生產工具生產技術,所以南方這片本來就很適合種地、氣候自然條件各方面都很優越的地區終於得到了開發,經濟也迅速發展了起來。”

她開始數知識點:“當時南方地區沒有什麼戰亂,社會安定,在這些南遷來的人民幫助以及本地人的努力下,人們開墾出了大量的荒地、隨著耕地變多,為了灌溉而來的水利技術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農耕的生產技術上也是,當時耕地用的犁得到了改進,大家精耕細作,還推廣了選種育種施糞肥等技術。”

“這些的成果也是很出眾的,當時的水稻從直播變成了移栽,大家都開始麥稻兼作,五嶺以南的地方還有了雙季的稻,糧食產量大大提高了。”

“而且大家還種桑養蠶,種果樹,種藥材。”李曉詩賣力地推薦著,“南方手工業也有很大的進步。大家繅絲織布、燒瓷冶鑄、造船造紙,還製鹽,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李曉詩不知道的是,被她寄予厚望“早點開發”南方的秦漢皇帝卻對此都沒什麼太大的反應。

最多也只不過是考慮要把使用的農具和技術等給南方郡縣的官吏們搞過去一點,在當地普及一下,帶動一下當地的發展。

至於去大力發展嘛……

不是不想,是沒有必要。

南方地區氣候溼熱,又有各類蟲子,根本不適合去居住和長久生存。這甚至在打百越的時候都帶來了不少麻煩。

不知道後世是不是有什麼辦法克服這些問題,但在他們這時候是不會考慮多注重南方的,畢竟兩晉時期是為了避禍,不得已而為之,他們現在又沒有大得能威脅政權的戰亂,何必呢?

除非能看到比簡單的“自然條件優越”更吸引人的好處,或者在技術上有了更大的突破,最起碼能夠防治南方的蚊蟲瘴氣等危害後、才會考慮再把政策等往南方傾斜一下。

不過既然適合種地,那就把農具技術什麼的帶過去一點,以後再有罪人流放了也去南方好了,給朝廷多種點地。

大家都能好最好,但總也得有個成本斟酌。

這裡其實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李曉詩不知道、古人更不知道的。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亞歐大陸迎來了難得的大寒冷時期,連帶才使得原本在秦漢時候讓人溼熱難耐的南方地區逐漸變得適宜居住了起來。

所以這也才是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得以發展的一個大基礎。

但李曉詩也還沒說完:“方方面面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交流和城市的繁榮——海外貿易也興起了!”

她直接跳到最後的知識拓展,要把內容串起來,“東晉時候,這裡和西方的大秦、波斯等國家都有著海上的貿易往來;南朝時候又跟日本朝鮮、呃,倭……?有很多的往來,同時還有西邊的天竺西亞歐洲非洲等都有交流。當時的海上貿易遠超前朝,為後世海外交流的興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聽到這兒,嬴政和劉徹以及漢代其他曾經圍觀過絲綢之路特色課程的皇帝們才微微正色了起來。

雖然李曉詩並沒有在這裡提起,但他們都想到了一個東西——海上絲綢之路。

那次的特色課只有陸上絲綢之路,但後半段有水路,所以他們也算體驗了一番。

但大家回來後,都是著重把目標放在試著去探一探陸上絲綢之路的,沒想著海上,因為造船的技術等並不能支援他們做到上次特色課裡那樣大的船。

但……

嬴政眯了眯眼,想到了徐福。

大秦以“水德”為中心,他對海也是很看重的。而徐福當時也表露過想要船隻出海尋找仙山的想法。

現在嘛,仙山是沒有,徐福因為一直在為大秦的“火藥”事業奮鬥著,所以也沒像趙高那樣被直接處置了。

嬴政指尖摩挲著書本的邊緣,暗自琢磨著。

大秦現在一切都在往好了發展,連昔日六國文人也都來了不少,投身於新大秦的建設中,人才雖然短缺,但有普及識字的政策在,也沒之前缺得那麼離譜。

諸子百家的能人來了不少,不若再從民間識字的人裡多抽些出來,讓諸子百家的人來公開教學,多培養出一些各方面的人才;造船業也可以再搞一搞;火藥作坊裡能人也不少,不缺徐福一個,到時候撥一支軍隊,帶著徐福出海去算了。

西邊好東西多,先往西邊去。

——民間取人才、諸子百家教學;造船、出海。

這就又是兩套政策了。

不過這麼算的話,大秦的人口還是不夠用啊。

能不能多生點?

鼓勵生育、順利養成至及冠……太久了,養成至十六便獎賞金銀。

這樣或許可行。

但糧也不太夠,雖然金銀不缺,養活人口還是要吃糧的。

良種是不可少的。

據天幕說,海外良種多…看來還是要提前先出去一批探探路。

短短几息,嬴政腦子裡想法過得飛快,迅速就捋出了幾條几近成形的政策,之後拿出來給臣子們商量商量,就差不多能出最終版了。

他的臣子能力都很好,很捨得賣力幹活,好用。

漢。

劉徹在跟李曉詩說話。

他想得到更多南朝時候的訊息,比如具體是怎麼發展的。

他們現在南方兩季的稻雖然有,但要怎麼在大片地區推行、麥稻兼作又能提多少收成?有具體什麼好處?

畢竟他要打仗,以後可能還要打更多。

南方雖然氣候不容易生活,但沒關係,等以後兼併了北方無家可歸的遊牧民族,把他們分開遷去和地廣人稀的百姓們一起生活,壯碩能幹的勞力,糧多管飽不用吃天氣飯的安穩生活,共贏。

【你問問李世民,讓他再給你說說南朝的事。】

沒直接問李曉詩,是他也知道李曉詩不見得知道多少,所以乾脆直接提在他之後在南朝也之後的李世民。

【更之後的也行,什麼宋什麼清的,都說說也行。】

看著劉徹這兩行字,李曉詩撓撓臉頰。

怎麼感覺不對勁呢。

怎麼感覺豬豬在聽到南方會很富之後沒有想象中那麼熱切呢?

對繅絲燒瓷什麼的不感興趣嗎……

李曉詩有點困惑,但還是乖乖去問了。

“這節課的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有沒有其他人可以幫我補充一下的?關於南朝。”

說完,李曉詩就看到彈幕區開始出現很多關於南朝皇帝們的事,她“啊”地、張大了嘴巴。

受平臺限制,她沒有問、且課本不涉及、不搭邊的內容,別人是沒辦法告訴她的,只有當她表露出興趣或詢問、自己開口講了相關的事之後,別人的內容和訊息才能傳到直播間來。

所以李曉詩看著那些發言,愕然呆愣了好半晌。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平臺和諧了五胡亂華,卻沒有把這些內容和諧掉,可能是課本制定的時候只是沒仔細介紹、有意忽略,卻並沒有那種在五胡亂華相關內容時“恐怕破壞團結”的原則在。

而眼下,李曉詩看著那些皇帝們各式各樣的“秀下限”,三觀被狠狠地衝刷了一番。

什麼殺人解剖,什麼鑲鑄金蓮,什麼與母親姑姑姐妹成親,什麼和尚皇帝……

李曉詩:……

她這才驚覺書中文字裡的缺漏之處,原來竟越過了這麼多。

這無論哪一個,都和胡亥有得一拼吧……?

劉徹見她發呆,忍不住又催促了一句。

哎呀這個倒黴妹妹,看到什麼技術什麼內幕什麼發展了,倒是說一下呀,你一個後世人有什麼好研究的,那對你們都沒什麼意義了吧!

又看到劉徹的催促,李曉詩才回過神來,對劉徹產生了一種難以言說的佩服。

豬豬、不,漢武帝陛下——這是知道她的課本中少了很多,故意讓她去問,讓她知道自己有遺漏很多知識嗎?

明明他也不知道南朝這些事,卻能知道這裡邊有內幕,嗚嗚,不愧是千古一帝!

渾然不知自己被按了個厲害名頭的劉徹正期待地等待著李曉詩的“技術科普”,然後發現他這個妹妹小臉一板,嚴肅了起來。

“接下來,我要向大家念一些我也是剛剛得知的內容,很……嗯,荒唐。”

劉徹:?

……什麼技術能很荒唐?

李曉詩:“關於南朝的皇帝們,我們現在來說幾個比較……嗯,的。”

廣大觀眾:“嗯……的”——是什麼樣的?

這是在說啥啞謎嗎?

李曉詩從來沒覺自己詞彙匱乏成這樣,但她是真的從知識庫裡找不到能概括這些皇帝們的詞語。

她先做開頭的引入:“五胡十六國、南北朝,都……算是亂世。亂世,大家也都知道不少了,比如春秋戰國,比如東漢末年的三國,這些都是亂世。我們之前也都說過,亂世有很多英雄,也都是文人們創作的素材。越是亂世越是能人輩出,大家都想比別人更強,更好地統一全國。”

“但在南北朝,呃,大家都想更好地享樂。”

實在是說不出更多的描述,李曉詩草草概括,然後開始往上翻已經過去了的彈幕,開始挑著彈幕結合自己的概括和理解去描述。

“宋齊梁陳,宋的除了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和後邊的宋文帝還算好,輕徭薄賦、試圖讓國家變好,其他的皇帝……”

“宋文帝的兒子喜歡巫蠱之事,最終親手弒父;孝武帝劉駿,雖然對北方有過打擊,治理國家有過一定政績,但他殘暴不仁,耽於享樂,為了削弱宗室,把叔父宗親兄弟全部殺光,最終引得朝堂上下大動亂;劉駿的兒子劉子業,殺害重臣和叔父,還把叔父們關在一個籠子裡稱體重,大行侮辱之事——他叫自己的叔叔‘豬王’‘殺王’‘賊王’‘驢王’,還把豬王劉彧關進豬圈餵豬食……”

李曉詩只看這些發言就覺得難以接受了,更別提古代那些把“天理人倫”看得比什麼都要重的觀眾們了。

後邊劉子業的“豐功偉績”李曉詩覺得她不太好說出口,畢竟她還是個未成年,但想了想,還是決定說一下,讓觀眾們也認識到這劉子業有多不可理喻。

“劉子業佔有了自己的親姐姐……還想立自己的親姑姑為皇后,為了長久的霸佔姑姑,他還設計殺死了自己的姑父。後來又給自己的姐姐山陰公主賜男寵面首。”其實這還是系統和諧過的,系統轉換之前,那給李曉詩科普的古代人講話更尖銳,直接說劉子業和自己的姐姐亂/倫,強逼自己的姑姑行不軌之事。

“一直到被‘豬王’劉彧殺死的時候,劉子業也才十七歲。”

誰能想到一個十七歲的少年,能做出這些事?

劉徹臉色青青白白,眉毛皺起,半晌才壓下嫌厭又噁心的心情,忍不住埋怨:“……誰給朕的妹妹講這些的?”

那些腦子管不住下半身的腌臢人腌臢事,怎麼能對李曉詩說?

她才多大?

怎麼能聽這些?

……還有,他的種田技術呢。

李曉詩說完劉子業的事,又轉到了下一個,這個更是讓人眼前一黑:“……劉彧殺了劉子業後上位,劉彧死後劉彧的兒子劉昱上位。劉昱兇狠殘暴,嗜殺成性。這個人從小就喜歡殺人,還要親自殺,殺完分屍解剖,大白天在街上就肆意屠殺,帶著隨從,見誰殺誰。”

這都不能說是類似胡亥了,這比胡亥還離譜,胡亥作為昏君暴君廢物皇帝的量詞,怕是也想不到還有人能比他更離譜。

“……他還喜歡拿錐子尖刺等刺男性的……嗯?命根子。”考慮到李曉詩還沒到初二,沒有學習過關於兩性的生物課,所以平臺在和諧了直白的描述後沒有用官方的名詞來說,只是轉換成了含蓄一點的口語,便於李曉詩觀看,“劉昱男女通吃,而且不挑食,髒兮兮的乞丐或者尼姑他都強行臨幸;而且他還會帶上人去搶劫大臣們的家,屠殺搶掠……”

真的毀三觀,樁樁件件,哪怕一件挑出來換到其他後世朝代的朝堂上,都夠那些儒生們破口大罵的,但這麼多離譜至極的事卻都能扎堆在一個人、一個朝代的皇帝們中出現,還沒有被制止,細想之下,就更是可怕。

天理倫常人文綱常怕是在這個時代中已經完全淪為街邊野草,無人問津。

被世族貴族豪強們控制的王朝,皇帝只要不觸及他們的利益,怕是怎麼荒唐都沒人會出來管一管吧?

何況他們也不一定還有這個閒工夫。

“差點被劉昱殺死的一位蕭姓將軍反叛。後來劉宋滅絕了,換到了齊。”

李曉詩越說越麻木,感覺這種事情太魔幻,簡直不像是真的,太超出現實和認知了,反而沒有多少悲傷痛憫的感覺,只覺得離譜得不能再離譜。

但百姓們卻是都各個心中酸澀。

皇帝們無道,他們又能怎麼辦?

走在皇城的大街上都會被隨意屠殺的話,那日子就真的是沒辦法再過下去了。

“齊煬帝蕭寶卷,性格內向,很少說話。”李曉詩聲音有點遲疑,感覺這個形象和之後他所做的事簡直難以湊到一起,“喜歡出宮閒逛,每次都要拆毀民居,殺人如麻,每次出行都會死傷無數;但他每個月基本有二十天都要出門,出門被人看見就立刻格殺,搞得街上每次都要閉門清場,工商業蕭條無比;他還奢靡無度,為了讓自己的妃子高興,他用黃金在地上鑲嵌朵朵蓮花,讓妃子踩著蓮花走,這也是‘步步生蓮’的由來……”

李曉詩不想念了。

——這都是什麼啊?

但她還是堅持說了下去,把南朝這些皇帝的惡行說給南朝之前的人,說給南朝之後的百姓,也說給南朝那些還想好好活著的大臣或百姓們。

“南齊滅國後,取而代之的是同樣姓蕭的蕭衍。梁武帝蕭衍,統治初期決心整治宋齊弊端,但漸漸,他沉迷佛家,只建康城中,就有佛寺五百餘座,且座座華麗恢弘——在梁武帝蕭衍的統治時間內,整個國家中新建了兩千多座寺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但真正興建的,又豈止那四百八十?

大興土木,人力物力財力,每一樣對於國家來說都是額外的負擔。

“而且蕭衍還把自己捐給了寺廟,要出家當和尚。大臣們請他回來繼續當皇帝,蕭衍就讓大臣們出錢把他贖回來。於是大臣們就去湊錢,贖回來了——但後來蕭衍又出家了,想讓他回來當皇帝,就還得贖。”

“來來回回贖了幾次,花費的錢有約四億。”

帝王和老百姓們:……

你這皇帝真的是絕啊。

而且大臣們去哪裡弄錢贖人?自己掏嗎?

當然不盡然。

人家會去盤剝百姓啊。

來來回回折騰,你皇帝心裡頭舒坦,大臣們雖然心累但也沒付出多少,佛寺白拿錢,吃虧受苦的是誰?

為這“皇帝出家”最終承擔後果的又是誰?

可憐百姓,無辜百姓,無奈百姓。

剩下的同樣被諡號煬的陳叔寶也就沒什麼再說的必要了。

李曉詩嘆氣。

“……這就是南朝皇帝們的概覽。”

又豈是一個“荒唐”了得?

如果您覺得《直播初中歷史從人類起源開始》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www.51du.org/xs/367757.html )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新增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