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言情 > 直播初中歷史從人類起源開始 > 章節目錄 第63章 63. 第六十三課 八王之亂

第63章 63. 第六十三課 八王之亂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處於上層的人鋪張浪費奢靡無度,下層的百姓生活就越發困難。”

李曉詩說:“特別是這個時候西晉策統治者又搞出了大亂子出來。這也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到的,八王之亂。”

第一個大部分講完,來到第二部分,李曉詩稍微停頓了一下,想了個切入點:“我們剛剛才說過,秦漢時期分封制先被廢后並行然後藩王又被削,而曹魏時期,曹家也是同樣地進行了削弱所封的諸侯王的勢力。於是在這種前提下,晉武帝認為,曹魏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他沒有可以幫忙的強大親族,所以才導致魏國皇帝被孤立、才會丟了天下。所以晉武帝大肆封起了同姓的諸侯王。”

嬴政放下了開始養生後每日練習的劍,接過旁邊侍從遞來的巾帕擦了擦汗,有點詫異地望了一眼一直被當做背景音的小天幕。

後世在看到分封制的弊端後、還屢屢有人重啟分封是他不太能想象的。

真的會有人這樣愚蠢,放著前人的教訓不去吸取,還要一次次重蹈覆轍……人果然是多種多樣的。

劉徹嘴角抽搐。

有時候,他真的不懂這些後世的皇帝們在想什麼。

要說起來也都是皇帝,但為什麼同為皇帝,對政治的處理手段和想法卻都天差地別各有各的“精彩”呢?

還封,封你個大頭鬼啊,七國之亂沒給你們教訓嗎,還搞出來個八王之亂。

——異姓的就夠難頂了,還封那麼多同姓的。

朱元璋倒是很能理解:“那都當皇帝了,照顧一下自家人咋的了?”

還不讓給同姓點好處?

說白了那不都是一家人嗎。

不過藩王們坐大也確實不好,指不定啥時候就會威脅到中央,那就給下令牽制一下不就好了。

無召不得進京不就很完美?

既讓自家人得了好處,又不至於讓自家人自相殘殺,多智慧?

晉武帝沒搞好那是他定下的接班人太廢。

要不是下一任太廢物、皇后又胡搞,當政者無能加女人亂政——那些藩王留著,平時讓封地養著,又不用花自己錢,真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畢竟還是一家人,喊來勤王也不至於見死不救,哪能真讓國家滅了?

還有,搞那麼鋪張,還不如把錢都給他們大明。

一棵兩尺高的珊瑚樹那得多少錢啊……嘖,敗家子!

李曉詩:“後來,晉武帝又陸陸續續派了很多諸侯王掌管州郡等重要地方。”

劉徹:……

朱允炆打哈欠:每次聽史上的這些事都覺得不可思議,兵權削還削不過來呢,還往外送。

“這些出鎮的宗室諸侯王們,既手握重兵,又掌管地方的民事生要,勢力逐漸強大。”

那豈止是強大啊。

許多觀眾都有點不忍心聽下去了。

這皇帝要是壓得住那還好,等壓不住,那不反了簡直對不起這份信任。

一家人?

一家人重得過自己手握權利嗎?

都是一家人憑什麼你可以當皇帝我們就不能?

然而李曉詩的話還沒說完:“西晉政權腐朽,向各族人民都徵收重稅,再加上原先歸附的少數民族們見到同族人民被擄掠成為奴婢,都紛紛不滿起來,激起了激烈的反抗,一些少數民族的首領趁機就開始起兵反晉。”

李世民搖頭。

這哪裡像是個結束亂世的新王朝的風貌?

晉、西晉,從一開始,顯示出的風貌就是一個垂垂暮年的老朽王朝,各處都是搖搖欲墜的、只需要一點壓力就會徹底傾塌,更不要提西晉王室和“上流人”們給予它的重重負累了。

它只需要一個火星。

就能徹底燃燒起來。

“——晉武帝的兒子昏庸無能。他在位時,手握重兵的八個諸侯王為了爭奪政權,先後都作亂起兵,相互之間打得不可開交,把西晉上下攪合得一片混亂,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的主要戰場是在洛陽,因為他們都想要中央的政權。這場內部混戰對西晉的社會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堪稱是場巨大的災難。當時的糧價飛漲,有時候貴到一萬錢一石,人民痛不欲生,飽受磨難。”

說到這兒,李曉詩又想起老師說的“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忍不住搖搖頭,才繼續道:“八王之亂打了十幾年,中原的人口大量死亡,僥倖活下來的也都往南方開始逃,形成了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西晉,也就此衰落了。”

雖然比不上之前的“秦二世”敗家滅國之快,但僅憑聽起來,卻覺得好像西晉比秦末還要混亂一樣。

世家豪強坐大、外戚囂張、宗室擁兵、外族作亂、當政者無能——種種能對皇權造成威脅的東西,西晉集了個全。

好似這個王朝從一開始建立。就已經五毒俱全,藥石無醫。

真的沒有能救西晉的辦法嗎?

這個王朝,從一開始就註定糜/爛嗎?

房玄齡望了一眼李世民,欲言又止。

李世民神色和緩:“不妨事,想說就說與她吧。”

房玄齡謝了一聲,這才跟李曉詩溝通。

李曉詩正準備說起這一課的最後一部分,卻見一直都是零零碎碎感慨內容的彈幕突然開始有長長的言論出現。

她眼睛一亮,知道這是補充知識的機會來了。

於是很順從地就道:“課本上前兩部分的內容已經講完,接下來有一位唐朝的觀眾做了些補充,我來說給大家聽一聽。”

螢幕上,房玄齡被系統翻譯過的發言安安靜靜躺在李曉詩面前。

她念道:“……西晉最大問題的禍根,追根溯源要從司馬懿的兒子說起。”

司馬懿的兒子?

可是晉朝開國皇帝才是司馬懿的孫子呀,不是從司馬炎的無能說,反而要從司馬懿的兒子……嗯,司馬昭說起?

“司馬懿的長子是司馬師,司馬懿死後,司馬家的一切理應由長子繼承,所以當時家族的一切事務都是司馬師掌管的、包括魏國的軍政大權。司馬師自小名聲就很好,少有美譽,風采過人,被稱為有雄才大略之人。而這一切在魏國的政事上都能看得出來。他接手重任後,朝廷上下秩序井然。”

“但司馬師有一個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他沒有兒子。作為一族長子、怎能沒有後繼之人?於是在司馬懿還活著的時候,就將另一個兒子、也就是司馬昭的兒子過繼給了司馬師,來為司馬師繼承香火。”

聽到這裡,司馬炎的臉上有幾分不甚明顯的扭曲,然而他一忍再忍,還是把那股鬱憤嚥了下去。

天幕提起他死後會有八王之亂、批判大晉的種種不好,他都可以理智對待,但唯獨這件事、唯獨這件事,唯獨這個人——

“這個被過繼過來的孩子就是日後的齊王,也是司馬懿非常器重的一個孫子,叫做司馬攸。”

“司馬攸年幼時就很聰慧,熟讀經史,在祖父和父輩的庇護下成長得一帆風順。司馬懿對他的培養也完全是按照皇帝繼承人的模板來培養的,司馬攸成長為一位清和平允、親賢好施,美名遠傳的人。更是成為了當時的楷模,風頭一度蓋過了親哥哥司馬炎。”

“司馬攸成為了司馬師的嗣子,如果司馬師以後成為皇帝,那司馬攸自然就是下一任君主,他這樣一位堪稱端方的人,自小學習的也不是陰謀歸算之計,而是治經博書,他若成為皇帝,未必會是一位混沌之君。但很不幸運,司馬師很快也病故了,當時司馬家並未起勢。”

“司馬攸年紀尚小,即便名聲和能力都很好,也撐不起家族的宏大目標,於是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攸的親生父親,就暫時代替大哥接過了司馬家的重擔。”

“後來司馬昭成功讓天下之人都知道了魏帝那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司馬昭的心腹卻都被司馬炎籠絡了過去,一直以來支援愛護司馬攸的司馬懿和司馬師都已經去世,他又是個溫和之人、看重禮教法度,在這等境地中,他無法違背本心做出什麼為自己謀算的事。”

“司馬昭曾以魏文帝曹丕和曹植的事情告誡過司馬炎,不願讓他有朝一日傷害自己的手足。司馬昭的妻子、司馬炎司馬攸的母親也曾憂心不已,認為司馬炎恐怕無法容忍弟弟,她十分擔憂司馬炎會害了司馬攸性命,直到臨終前還在告誡司馬炎。”

“晉朝建立後,司馬炎即位。無論皇位是從曹魏那裡奪來、還是從司馬家長房一脈得來,這都有些得位不正的意思,所以司馬炎即便沒有忘記父母的話,對司馬攸也一直都是很忌憚的。”

“但司馬攸為人和善,一心為國。在分封制重啟後,各諸侯王封地內的官員都是自己任命的,司馬攸卻依然讓朝廷任命;司馬攸也拒絕收受朝廷的錢財支援,堅持靠封地就可以養活自己,不願白拿中央的;每有天災,司馬攸便都會下令為封地內的百姓減輕賦稅,還會賑災賒貸。”

越念李曉詩越驚訝,這裡竟然還有這麼個人呢?

而且聽他的所作所為,完全是個很好的人啊,不說能不能當個好皇帝,但最起碼作為一個諸侯王,他無論是對朝廷還是對百姓,都已經遠遠超過其他人了。

還會減輕賦稅……說實話,看晉朝的東西久了,她甚至覺得會給百姓減稅就是件很了不得的事了。

更別說這司馬攸還會賑災安民了,這樣一比,其實他更適合做結束亂世後整治國家與民休息的皇帝吧?

最起碼比那個“何不食肉糜”要好吧?

“就連後邊的漢趙皇帝劉淵,司馬攸也早早看出了他的不安於室,曾向司馬炎進言過,奈何未被重視。”

劉備:?

漢趙是什麼漢……

“司馬炎的下一任繼承人是司馬衷,是個呆傻之兒,許多大臣都曾上書讓司馬炎更換一個繼承人,換其他的兒子。但或許是自身‘得位不正’讓他心有不甘,他始終不願意。”

這其實很好理解。

司馬炎的嫡長是智商有缺,但如果可以不立嫡長、立賢,那當初司馬攸賢名遠傳,司馬昭是否該把位置給司馬攸?

現在司馬攸賢名更甚,他又是不是該把位置還給司馬攸、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所以無論如何,不管是為了安自己的心還是把立長不立賢個坐實,司馬炎都是不肯換繼承人的。

“隨著司馬攸民心越盛,在軍中的口碑也日益壯大,司馬炎對他的猜忌到達了頂峰。他聽從了奸臣之見,下令讓司馬攸儘快趕回封地,遠離中央;但司馬攸見到了幼主司馬衷的痴笨,本決心要做輔政大臣,為大晉的將來盡心,誰知卻要被趕走,他自然是不願的。”

“朝中大臣們也有許多對此表示抗議,就連當初和司馬炎很有交情、甚至是司馬炎死忠的人都站出來反對了司馬炎的決定,因為無論如何,司馬炎既然不肯換繼承人,那司馬攸都是最適合輔政的人。哪怕不是為了私、只為了晉朝,也不能這樣做。”

“可司馬炎一意孤行,把朝堂上下反對的聲音清掃一空,連自己的親信也都發落了。”

“司馬攸鬱憤難平,生了一場重病。他向司馬炎請求,自願去為亡母守靈,但不被允許。司馬攸病重難行,而司馬炎的詔書再次送到,命他即刻上路。”

“於是司馬攸只得收拾打點好自己,強撐著病體覲見司馬炎請辭。”

“後來,他吐血而亡,年三十六。”

“而隨後司馬炎去世,他一意孤行立下的痴傻太子、精挑細選為太子選好的皇后、以及清洗了一干死忠後剩下唯二能用輔政大臣,一手帶來了八王之亂、造就了西晉王朝的滅亡。”

所以,西晉真的是一開始就沒有救嗎?

或許有救,或許沒救,這都是說不準的。

——司馬家得位容易嗎?

不容易。

魏國坐大離不開東征西討,司馬懿遠征遼東,抵禦諸葛亮北伐,為曹魏立下無數功勞;前後送走了曹操曹丕曹睿等幾代皇帝,無論是壯年還是幼年登基,天下都需要他們去一起打拼、去守護;而魏國後期朝堂勢力紛雜,司馬氏又為了謀位要為了皇帝去一一拔除這些釘子,消弭這些隱患。

祖孫三代的隱忍和謀劃,豈是一句輕描淡寫的容易可以概括的?

——司馬家得位不容易嗎?

容易。

曹魏發家、從曹操帶領一幫弟兄們起,一路顛沛征伐,收文士攬將才,為了興復漢室死去了多少英才,為了大業又死去了多少弟兄,父子日以夜繼的積累、上下無數英魂的犧牲,才換來曹魏的立足,換來了一切的基石。

而司馬家僅僅作為為這基石添磚加瓦、並在這一切基礎上加以修繕與完善的人,又豈能說是不容易?

天下紛擾,權力之爭,本就不是簡單的是與否、對與錯能夠概括的。

只要能得到天下、並善待天下,那自有百姓來為你正名。

可司馬家的問題在哪裡?

可能真的是猜疑陰謀久了,那刻在骨子裡多疑讓司馬炎這個與上兩代一脈相承的繼承人徹底陷入了牛角尖。

而這個陰謀家環境中成長出的、被陰謀家以精心呵護培養出的,或許可以算得上唯一一個不染陰謀的、清和平允的、有“正統”之風的繼承人,卻因為命運的無常,與為他準備的位置失之交臂。

但命運就是命運,在尚且還算是有能力的人接連去世後,這個家族之中剩下的,就只有愚蠢又無能、鼠目寸光殘忍詭譎,野心比能力大的廢物們罷了。

並非天命難違,只是司馬家的氣運或許在他們成功拿下皇位後就已經徹底消耗殆盡了。

司馬攸這個在後世史書中堪稱完美的親王,最終也只不過是給西晉這個充滿悲情/色彩的朝代多添了一筆“薛定諤的未來”的可能罷了。

每每眾人回想起那個混亂的年代、那林立的政權、那慘不忍睹的一切,或許會忍不住設想一下——如果司馬炎把位置給了司馬攸、或者司馬昭把位置給了司馬攸、再或者司馬師沒有死那麼早,那還會不會有之後的紛亂。

也僅此而已。

釀成這一切慘劇的,始終都是司馬家的那些王。

司馬家註定要隨這發爛了的大晉一併長留青史、以負面的姿態,高掛恥辱柱,與那些殘暴不仁的“胡”一起,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向萬萬千千百姓贖罪。

如果您覺得《直播初中歷史從人類起源開始》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www.51du.org/xs/367757.html )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新增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