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女生頻道 > 少姝的山水 > 章節目錄 第235章 第24章 追慕有道之遺澤

第235章 第24章 追慕有道之遺澤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智,燭也”,子猷道,“揚雄著《法言》一語點明,智乃是要在黑暗中為人照亮引領前路,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關懷事物的本來面目,才能喚醒真正的智慧。”

(《法言》:為西漢揚雄著政論著作,揚雄在《法言》中所表現的捍衛正統儒學的精神,對後世儒家所謂道統的建立有重要的啟發作用。)

(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出自《莊子天下篇》:“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備於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意思是能夠體會天地萬物的不同美麗,能夠知了天地萬物的生存道理,全面瞭解古人,如果能具備這些條件就稱之為神明。)

俄而花開花落,藤蔓上終於結出了數顆小小的葫蘆,或長或短或粗或細,卻都是飽滿圓胖,清潤柔滑,著實養眼悅神,果實累累垂掛下來,噴吐五彩變幻的光華,煞是喜人。

“眼見著這弱小根莖依時漸長,終成正果,以此果為信,想來兄姐們也無疑議嘍?”少姝徵詢地望向亭內眾人。

“真誠不虛之心,信也。有仁愛支援,一個人心性光明,自能從其言行當中獲得驗證。”子默將手中葫蘆舉高高,抑不住地感奮快活,“少姝姐姐,這下子,由種及果,都與五常對應上了!”

少嫆鼓足了勇氣,稚聲稚氣道:“別看我這樣子,我是特別羨慕至誠至信之人的,好像什麼都懂得,也深信他們可以通神。”

“通神?”少妍訝異。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故至誠如神。”少嬋道,“至誠至信的境界,因不被私心雜念所惑,才能洞悉世間萬物更迭,進而預見其興亡盛衰。一言歸總,即言誠信的出神入化之功。”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句:出自《禮記·中庸》。)

“對於天地萬物的精微變化,通達於心,感受於身。故言聖人不出戶,知天下。”子獻恍然道。

(“不出戶,知天下”句: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七章。)

子猷聞之,進而點出:“出神入化者,世人無不切慕之,不過,有其人則有其神,就算是生有各色瑕疵的凡人,只消懂得反省內求,持之以恆,鍥而不捨,有朝一日亦可成聖成賢。”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王文娟笑道,“起於凡俗而成聖賢者,在我們郭家就不乏其人啊。”

“有道先生!”大家不約而同想到了,高興地脫口之際,便一齊驕傲起來,個個神采奕奕,容光煥發。

“有道先生一世,秀立高峙,澹然淵停,九州之士,悉懍懍宗仰。既如此,我再來簡述一遍先生事蹟生平,作為華巖館後學,我們理應從中梳理窺見先生引人之德行。”子猷翻起了沉澱在記憶深處的家族舊事,是郭門子弟打幼時起便都耳熟能詳的,他特特於此時此地重提,良苦用心也實耐人尋味。

(“秀立高峙”等句:出自《太平廣記》卷一六九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郭泰》。)

“先生諱泰,字林宗,出身寒門,冠於太學,成儒林領袖,褒衣博帶,周遊郡國。司徒黃瓊闢,太常趙典舉有道,均以疾辭,隱居草野。先生識深甄藻,獎拔士人,或在幼童,或在裡肆,後皆如所鑑。他淡泊名利,閉門教授,弟子蕪雜,販夫走卒乃至囚徒劇盜俱不以為忤,並使士慕成名,自司徒、太守、典州郡者達六十餘人,雖墨、孟之徒,不能絕也。建寧元年,因以不為危言覆論,得免於黨禍,但聞諸多名士君子慘於枉死,異常悲痛,且言‘人之雲亡,邦國殄瘁’,翌年初春,悲憤交瘁於家中,時年四十有二。降年不永,民斯悲悼,四方之士蓋萬餘前來會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子猷言罷,面色凝重,久久方能平息。

(“識深甄藻”等史評:出自《後漢書·郭林宗傳》以及《世說新語·正事篇》注引《郭泰別傳》等。)

(建寧元年:公元168年。)

(“人之雲亡,邦國殄瘁”句:出自《詩經·大雅·瞻仰》,意指賢人死亡了,國事危殆。舊時用來懷念那些身系國家安危的賢人。)

片刻的緘默之後,子獻起身,率先發聲評介,語調原本恭謹內斂,隨著揄揚之情漸次高昂:“有道先生自幼早孤,家境貧陋,卻矢志向學,涵養才德,偏逢天時不與,漢末朝堂無道,黎民堪憐,他顯名後多次婉拒朝廷徵辟,一心只在躬化親疏,獎訓士類,欲立先立人,欲達先達人,此其仁愛之德。”

(躬化:意指以自身的德行感化別人。)

少姝點頭頻頻,不禁心馳神往:“先生年少時,家人曾勸他給事縣廷,他卻說‘大丈夫焉能處斗筲之役’,有此大志,眼界便會從一己之身,一己之利看開去,後來他離開家鄉,行學至成皋屈伯彥先生精廬,並日而食,衣不蓋形,歷時三年不改其樂,成博洽無不通,再遊洛陽太學,與高士大儒相友善,終於名震京師。”

(“大丈夫焉能處斗筲之役”句:出自《後漢書•郭林宗傳》。斗筲,古代十升為鬥,一斗二升為筲。鬥和筲容量小,比喻氣量窄,見識短。《論語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精廬:漢代的“經館”、“精舍”、“精廬”等多屬專經研習階段的私學,這類私學,有的設在經師家裡,也有經師帶領弟子在外傳授的,此類私學的教學水平往往不亞於太學。有的大師名氣很大,很多人慕名欲拜為師,但又難於親往門下直接受教,於是只能在大師門下著錄其名,是“著錄弟子”,而唯有親身前往教師處受教的被稱為“及門弟子”。)

“先生名顯於世後,決意不仕,拒富貴於踵下,不逢迎諛於世,不逐波浮於眾,唯以仁心授課育人,渡人向善,生而不已,高貴而堅定之操守更可敬哉!”王文娟亦發勝贊。

“先生遊太學時,對宦官專權、肆行無道的腐敗朝政大加撻伐,揚清激濁,褒貶朝臣,一時朝野成風,竟以臧否相尚,致使公卿以下均懼其貶議而不敢登太學之門,後黨錮之禍起,許多師友見戮遭難,他赤子一言:賢人亡矣!此其節義之德。”子獻說得擲地有聲。

“先生以名士身份遊歷陳國、梁國、汝南、潁川、陳留、東郡等國,以禮敬人,尊禮安人,留下幾多佳話軼事,後迴歸故里,於華巖館門下受徒千人,學有秩序,民風井然,此其持禮之德。”少嬋道,“周公制禮作樂至今,雖時移世易,但有德者,言語行事莫不以守禮為上。”

“先生觀乾象曉危邦不支,大廈既傾知諍死無益,遂投身於傳經授業,孜孜不倦教導弟子,延續澄清天下之志,外出世而內入世,此其明智之德。”少妍語氣裡有一股少見的鏗鏘之風。

少嫆介面道:“為人一世,要能不斷找到希冀所在,哪怕只有微弱的星星點點,亦是超脫而穩健的智慧。”

“先生性明知人,恂恂善導,猶重講授修學為人之大義,士子莫不爭往從之,他多於其間提攜英彥,議人休咎,了若目睹,皆言後驗,使埋沒鄉間的璞玉渾金得以現世,此其誠信之德。”子默道,“即方才所謂誠信之出神入化了。”

(休咎:吉凶禍福。)

“先生由始至終一介布衣,得‘天下楷模’李元禮先生厚待,贊為‘聰識通朗,高雅密博,今之華夏,鮮見其儔’,這稱頌世所罕有,令人折服。”

(李元禮:即李膺,字元禮。東漢名臣,太尉李修之孫、趙國相李益之子。郭林宗在洛陽遊學,見到了時任河南尹的李膺,李膺對他大加讚賞,於二人於是結為好友,名震京師。後來郭林宗要回鄉,士大夫送他到河邊,有幾千輛馬車。但郭泰只與李膺同船過河,眾賓客望見他倆,好像神仙一般。後人以“李郭同舟”比喻知己相處,親密無間。)

“蔡中郎曾有言‘吾為碑銘多矣,皆有慚德,唯郭有道無愧色耳’,僅此一斑,足見對先生敬仰之致,生前高名揚於天下,身後天下仍高其義。”

(蔡中郎:即蔡邕,字伯喈,東漢名臣,文學家、書法家,他所作“郭泰碑銘”,後成為一則漢語成語,意指內容真實、感情真摯的碑文;另據《太平寰宇記》載,周武帝時除天下碑,唯有郭泰碑被下詔特別保留。周武帝宇文邕,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三位皇帝;蔡邕所撰碑文,蕭統將其收錄於《文選·卷五十八》。蕭統,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宗室、文學家,梁武帝蕭衍長子,梁簡文帝蕭綱和梁元帝蕭繹長兄;筆者特將碑文附錄於本章之後,希冀有更多的人能欣賞得到。)

附錄:《郭有道碑文》東漢蔡邕作書

作品原文:

先生諱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其先出自有周王季之穆,有虢叔者,寔有懿德,文王諮焉1。建國命氏,或謂之郭,即其後也2。先生誕應天衷,聰睿明哲,孝友溫恭,仁篤慈惠。夫其器量弘深,姿度廣大,浩浩焉,汪汪焉,奧乎不可測已。若乃砥節厲行,直道正辭,貞固足以幹事,隱括足以矯時3。遂考覽六經,探綜圖緯4。周流華夏,隨集帝學。收文武之將墜,拯微言之未絕。於時纓緌之徒,紳佩之士5。望形表而影附,聆嘉聲而響和者,猶百川之歸巨海,鱗介之宗龜龍也。爾乃潛隱衡門,收朋勤誨。童蒙賴焉,用袪其蔽6。州郡聞德,虛己備禮,莫之能致。群公休之,遂闢司徒掾,又舉有道,皆以疾辭。將蹈鴻涯之遐跡,紹巢許之絕軌8,翔區外以舒翼,超天衢以高峙。稟命不融9,享年四十有二,以建寧二年正月乙亥卒。

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懷哀悼,靡所寘念。乃相與惟先生之德,以謀不朽之事10。僉以為先民既沒,而德音猶存者,亦賴之於見述也。今其如何而闕斯禮!於是樹碑表墓,昭銘景行。俾芳烈奮於百世,令問顯於無窮11。其辭曰:

於休先生,明德通玄。純懿淑靈,受之自天。

崇壯幽浚,如山如淵。禮樂是悅,詩書是敦。

匪惟摭華,乃尋厥根。宮牆重仞,允得其門。

懿乎其純,確乎其操。洋洋搢紳,言觀其高。

棲遲泌丘,善誘能教。赫赫三事,幾行其招。

委辭召貢,保此清妙。降年不永,民斯悲悼。

爰勒茲銘,摛其光耀。嗟爾來世,是則是效。[1]

註釋:

1有周王季之穆,有虢叔者,寔有懿德,文王諮焉:《左氏傳》曰:晉侯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亡,虞必從之。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虢叔,王季之穆,為文王卿士。將虢是滅,何愛於虞。《毛詩》曰:我求懿德。《國語》,胥臣曰:文王即位,而諮於二虢。韋昭曰:諮,謀也。

2建國命氏,或謂之郭,即其後也:《左氏傳》:師服曰:天子建國。又眾仲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公羊傳》:晉獻公謂荀息曰:吾欲攻郭,則虞救之。攻虞,則郭救之。如何?高誘《戰國策注》曰:郭,古文虢字也。

3貞固足以幹事,隱括足以矯時:《周易》曰:貞固足以幹事。《韓詩外傳》曰:設於隱括之中,直己不直人,蘧伯玉之行也。《孫卿子》曰:拘木必將待隱括然後直。劉熙《孟子注》曰:隱,度也。括,猶量也。《蒼頡篇》曰:矯,正也。

4考覽六經,探綜圖緯:《六經》《五經》及《樂經》也。圖,《河圖》也。緯,《六經》及《孝經》皆有緯也。

5纓緌之徒,紳佩之士:《禮記》曰:子事父母,冠緌纓。鄭玄曰:緌,纓飾也。孔安國《論語注》曰:紳,大帶也。《禮記》曰:凡帶必有佩玉。

6猶百川之歸巨海,鱗介之宗龜龍也:《尚書大傳》曰:百川趍於東海。《曾子》曰:介蟲之精者曰龜,鱗蟲之精者曰龍。

7童蒙賴焉,用袪其蔽:《周易》曰:匪我求童蒙。袪,猶去也。

8將蹈鴻涯之遐跡,紹巢許之絕軌:《西京賦》曰:洪涯立而指麾。《神仙傳》曰:衛叔卿與數人博,其子度曰:向與博者為誰?叔卿曰:是洪涯先生。皇甫謐《逸士傳》曰:巢父者,堯時隱人也及堯之讓位於許由也,由以告巢父焉,巢父責由曰:汝何不隱汝光,何故見若身也?

9融:毛萇《詩傳》曰:融,長也。

10不朽之事:《左氏傳》:穆叔曰:太上有立德,此之謂不朽。

11俾芳烈奮於百世,令問顯於無窮:《典引》曰:扇遺風,播芳烈。《孟子》曰:聞伯夷之風者,貪夫廉。懦夫有立志,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莫不興起。《毛詩》曰:顯顯令問。

如果您覺得《少姝的山水》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www.51du.org/xs/368609.html )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新增書籤